小时候读安徒生的《野天鹅》,看到童话里面的公主需要用荨麻织毛衣来解除哥哥的封印,扎疼了还不能叫时,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感,只是觉得荨麻是一种带刺的植物。上初中时有一次去山上玩,在一株草上发现了一只没见过的甲虫就伸手去捉,在碰到草叶的瞬间感到一阵剧烈的刺痛,同行的老师告诉我:那个就是荨麻。
确切地说,当年扎疼我的是狭叶荨麻,是今天日历的主角荨麻的同属近亲。
荨麻属的成员基本都拥有能蜇人的刺毛,属名Urtica的词源是拉丁文urere,意思是“灼烧”,这个名字十分贴切,荨麻的刺毛富含二氧化硅,坚硬而中空,扎到皮肤后会折断,带来的不只是物理穿刺伤害,还会导致刺毛里的甲酸(蚁酸)等物质被释放出来,从而受到化学物质带来的属性伤害,使得伤口像被火烧了一样剧痛,和被蚂蚁咬到的痛感相似,严重时还会起水泡。
荨麻的刺毛长在它们的茎、叶和花序上,长度不过一两毫米,还是透明的,虽然长在茎和叶柄上的刺毛比较明显,然而毕竟刺毛非常小,在野外想靠观察刺毛来避免被蜇的话常常已经晚了,所以还是得认识一下荨麻本身的样子。荨麻大多是高一米左右的草本,茎干纤细、四棱、多分枝,叶片薄,有五条基生主脉,叶脉之间的部分微微隆起,边缘有宽锯齿,形状变化比较大,从边缘不裂到浅裂再到深裂都有。
荨麻雌雄同株,雌花序长在植株上部的叶腋,雄花序着生在下部的叶腋,形状都是松散的穗状,花序轴上有很多绒毛,也有稀疏的刺毛藏在里面伺机教训馋嘴的食草动物;果实是凸透镜形状的扁圆形瘦果。
在很多语境中,“荨麻”一词指的不是特定的物种,而是荨麻属植物的泛称,英文里统称nettles。荨麻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先民们对这种随处可见的蜇人植物在敬畏之余,也想了各种办法利用它们。最容易想到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利用方法就是吃。
荨麻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纤维少,而且又皮实,是很好的牲畜青饲料,明代的词典《蜀语》中就记载荨麻“用叶喂猪易壮”。荨麻也能给人吃,而且很多地方的人都在吃,我国不少地区都有摘取荨麻和狭叶荨麻的嫩叶当野菜的习惯。欧洲人吃荨麻的历史同样很久,前段时间,在英国的一处三千多年前的遗迹中,人们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内部保留了荨麻汤的痕迹。
荨麻的茎虽然看着细弱富含水分,但因为含有大量纤维而很有韧性,就算被踩倒了也很容易弹起来,在野外如厕时如果不仔细观察环境,臀部很可能就会被弹起来的荨麻攻击,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荨麻的纤维很久以前就被用来制作麻布了,丹麦出土过一件2800年前的荨麻织物,有意思的是这些荨麻很可能来自奥地利,也就是说,当时荨麻不仅仅是日用品,还有可能是贸易品。
和亚麻、苎麻等纤维植物相比,荨麻中胶质成分比较多,脱胶难度大,火候掌握不好的话纤维就会短,强度也会降低,所以在现代,荨麻不太常用来做麻布,而是不错的造纸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