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笑菲
博物
2018-01-09
去年给大家介绍“雨霖铃”这个词牌,就讲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故事,不过那都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事儿。其实在乱世之前,他俩就一直很恩爱,还偶尔召来“诗仙”李白给他俩写诗。
《妖猫传》中的李白
皇帝亲自要求作诗,李白自然不能怠慢。再加上当时正是唐朝盛世,国泰民安,写出来的内容自然也是岁月静好style,于是这才有后来的“清平乐”。
四海清平,皇帝开心才最重要
话说当年,有一天春光旖旎,宫里一派莺歌燕舞,唐玄宗正乐呵呵地跟杨贵妃观花赏草,述说典故。
电视剧中
恩爱的唐玄宗和杨贵妃
图片来自:《大唐芙蓉园》
游乐完毕,唐玄宗开始摆酒设宴,还把李白召来,吩咐他把这一天的畅快游乐,全都写到诗里。李白想了想,借着杨贵妃的视角,写下了一首新词: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意思是说深宫禁苑里,莺鸟换上了新羽毛。宫人斗百草、斗百花。君王座前跳起霓裳羽衣舞,舞姿让君王多么开心啊。
杨贵妃及宫女春日赏花图
不光词是新的,李白连选的曲调也很有新意。唐玄宗一听,感觉这曲子耳熟,但又想不起来是什么。
一曲唱罢,李白跟唐玄宗说:
“此作名叫《清平乐》,仿汉乐府之中《清乐》、《平乐》而作,取四海清平之意,以献君王。”
《李白醉酒图》
后来这段曲就逐渐流传开来了。只不过,现在好多人觉得,这个故事不怎么靠谱,还觉得李白那首夸赞盛唐的作品,也是不是他本人写的。
皇帝没当好,但诗词永相传
不论是否是李白所创,“清平乐”这一词牌的前身,确确实实是出现于唐代。
只可惜唐玄宗没能借它“四海清平”的吉祥寓意,反而因为安史之乱而颠沛流离,然后大唐盛世也渐渐转向衰落。三百多年后的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煜,也经历了和唐玄宗相似的遭遇:作了“清平乐”来祈求安定,却终究求之不得。
李煜
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善作诗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当年的南唐日渐衰落,崛起的赵宋虎视眈眈的。就算李煜是个不问朝政的诗酒皇帝,也感受得到国家的危机。
图片来自:《问君能有几多愁》
为了委曲求全,李煜派胞弟李从善带着贡品去宋廷觐见。没想到这一去,李从善被扣作人质,再也没回来。
那年春天估计是李煜经历过的最难熬的春天,周围春花都开了,但他根本没心思观赏,只发愁国难。
”
图片来自:全景网
就着破雪钻出的花儿,李煜写下一首饱含愁思离恨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后来就轮到大宋“四海清平”了,李煜本人也成了阶下囚。虽然皇帝做的一般,但毕竟是优质词人——李煜所作的《清平乐》平仄规整,于是被后人看作是这一词牌的范例,也尊李煜为《清平乐》真正的定调者。
图片来自:《问君能有几多愁》
”
斗转星移
“忆萝月”
等到了两宋时期,“清平乐”大火,好多词人都用它作过词——晏殊以此寄托情思,黄庭坚以此感叹春逝,李清照以此思怀故人。
不过真正传承了“四海清平”之意的,要属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图片来自:语文课本
大儿子在豆田锄草,二儿子忙着编鸡笼。最淘气的是小儿子,他正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在辛弃疾眼中,朝廷里莺歌燕舞不算什么,只有百姓草民安居乐业,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盛世。
很可惜,南宋却无法承载这份期许。秋意深浓,诗人张辑夜观天象,只见空中星星乱七八糟,北斗转向地平,参宿“三星”自东方而升——冬天就要来了。
参宿(今猎户座),西方白虎七宿中最后一个
严冬将至,国家山河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张辑心塞得不行,只能弹琴作诗,追忆旧事,来转移一下注意力。
“新凉窗户,闲对琴言语。弹到无人知得处,两袖五湖烟雨。坐中斗转参横,珠躔碎落瑶觥。忆著故山萝月,今宵应为谁明。”
这首词用了“清平乐”的词牌,但张辑却叫它《忆萝月》,所以后人也把“忆萝月”看作了“清平乐”的别名。
随堂考
往期诗词回顾
踏莎行
蝶恋花
虞美人
临江仙
浣溪沙
雨霖铃
醉花阴
满江红
撰文 | 曾笑菲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