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有一颗王冠碧钻,在1792年的时候不见了,差不多就是他上断头台的一年。有人说,钻石被分割了。这颗钻石被重新切割成心形,叫海洋之心。”这枚让姑娘们血脉贲张,全身发热的宝石,就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颗硕大的深蓝色海洋之心。电影里,打捞人员费劲千辛万苦想要找到的这一枚绝世珍宝,是不是也让你欲罢不能了呢?
所谓的“海洋之心”钻石其实并不存在。不过,它的故事背景的确借用了现实世界中那颗著名的宝石——“希望”蓝钻。路易十六曾拥有一颗叫“法兰西之蓝”的钻石,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颗钻石被盗,后来一直下落不明。直到1812年,一颗“希望”钻石出现在伦敦,最后经证实,“希望”即由“法兰西之蓝“切割而成。不过,早在数十年以前,这颗名钻已经妥妥地在美国史密森尼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安家。
实际上,在《泰坦尼克号》中出演“海洋之心”的,是一名叫做“坦桑石”的替身。谁说跑龙套的就没有出头之日?在扮演了“海洋之心的替身之后,坦桑石一举成为宝石界中大热的“明日之星”。坦桑石指的是宝石级别的蓝色黝帘石,在国 外也被称作丹泉石,它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全世界只有在东非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脚下,一块长4千米、宽2千米的区域里,才有这种宝石出产。
说到坦桑石,就不能不提到蒂芙尼公司。在坦桑石被发现之后,这个珠宝商以惊人的嗅觉认定了这种宝石的商业潜力,并且成为主要销售商。当蒂芙尼公司对这种新的宝石品种命名时,考虑到黝帘石的英文名称zoisite和“自杀”的英文名称suicide很相似,可能会让人在两者之间产生联想而影响销售,因此决定用其产地坦桑尼亚(Tanzania)来为它命名。
由于坦桑石硬度较低,买到坦桑石戒指的同学可要小心佩戴了,不要等你的戒指上已经伤痕累累时才追悔莫及。在坦桑石被发现的东非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某个夜晚,一束闪电引发了草原上的熊熊烈火,烈火过后,马赛部落的放牧人在草原上发现一些闪闪发光的蓝色晶体,也就是后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坦桑石。
在市场上,消费者很容易被“热处理”这三个字误导,觉得处理货肯定是假冒伪劣的三无产品。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和鉴定机构眼中,热处理是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坦桑石处理方法。因为浴火重生的坦桑石,其价值不仅不会因为“处理”而降低,反而在磨难之后,更能显出自己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