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珍珠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以2014年为例,我国珍珠的年产量可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80%以上,这其中的95%为淡水珍珠,而在这部分淡水珍珠产量中有约80%是由单一一种蚌育出的,它就是我们今天物种日历的主角——三角帆蚌。你手中的珍珠,有可能就是三角帆蚌产出的呢。
三角帆蚌属于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 蚌科,是我国的特有种,分布于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以及湖南的大中小水库及其周围流域内,是我国最主要的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的壳较大且扁平,外形略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壳顶低而平坦,位于壳的前方,约在壳长的1/5 处。三角帆蚌的后背缘向上突起,形成一个帆状的后翼,这就是三角帆蚌的帆。
不过有的朋友可能也见过没有“帆”的三角帆蚌,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翼比较脆弱,容易因为碰撞等原因破碎掉,所以三角帆蚌的成体的“帆”一般是残缺的。三角帆蚌的一生要从它们是受精卵前开始说起。三角帆蚌是雌雄异体,每年的繁殖季节一到,三角帆蚌的母蚌就要忙着将卵巢内成熟的卵子运送到鳃腔中,而雄蚌则要将成熟的精子释放入水中,等待精子随水流进入雌蚌鳃腔,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三角帆蚌的受精卵只能在母蚌的鳃水管内孵化。作为发育中通常要经过变态的双壳类中的一员,三角帆蚌也不例外。经过静静的等待,三角帆蚌的受精卵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后,形成钩介幼虫。钩介幼虫是三角帆蚌较为特殊的一个阶段。当三角帆蚌钩介幼虫长成之后便被排出体外,靠着壳的开闭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遇到鱼类时便用壳上的钩勾住鱼类的鳃或鳍条上,开始半寄生生活。
而未能寄生的钩介幼虫,它们的命运只能是沉入水底死亡,所以这个阶段十分关键。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可选的寄主鱼有许多,黄颡鱼、草鱼、罗非鱼均可,但研究表明黄颡鱼的寄生效果最佳,生产上一般也是选用黄颡鱼作为寄主。在寄主身上寄生期间,三角帆蚌的钩介幼虫不断汲取寄主身上的营养,为变态做着准备,这个过程大约会持续7~12天。随着变态的完成,三角帆蚌的稚蚌开始陆续从寄主身上脱落,到水底开始自由生活。
又经过约两个月左右的发育,三角帆蚌稚蚌发育成幼蚌,此时的幼蚌已与成体蚌相似了。三角帆蚌的成体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的一些种类及有机碎屑为食。然而吃着藻类和有机碎屑长大的蚌类,如何产出好看的珍珠呢?对珍珠成因的认识从古至今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脑洞巨大的古人对于珍珠的形成有着怎样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珍珠形成机理的认识主要有三种:一是神灵赐予说,二是生物附着说,三则是螺蚌孕胎说。
神灵赋予说,也就是古人认为贝壳里珍珠是由神仙赐予的。最早的形式应是“滴露成珠”的传说,即露珠通过神灵的作用变成了珍珠;而神灵赋予说的另一流派则是“鲛人泣珠”的传说:“鲛人从水处,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民”。这则出自晋代张华的《博物志》,鲛人则是今天我们说的美人鱼。美人鱼哭泣的眼泪变成珍珠,古人的这些想象还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生物附着说,则是指珍珠是附着于动物或植物而来。拿植物为例,《山海经· 海外南经》中记载的珍珠产于一种叫做“三珠树”的珠树上。此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总的来说,这一说法的神话成分较重。而到了螺蚌孕胎说时,就已经离珍珠形成真相不远了。西晋潘岳的《沧海赋》中记载“煮水而盐成,剖蚌而得珠”已经对蚌生珠有了一定的认识。
而到汉代刘安《淮南子》中则认为“明月之珠,螺蚌之病”,这说明了人们对贝类受异物刺激而成珠已经有了较为朦胧的认识。直到现在人们才清楚地认识到,珍珠的形成,是由于贝类的外套膜上皮细胞受到外物或外力的刺激或作用,陷入了外套膜内部结缔组织或贝体的其它部位的组织中,形成珍珠囊,然后珍珠囊的上皮细胞围绕异物或分泌物等核心,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的。
简单来说,就是本应该为贝壳珍珠层添砖加瓦的一部分外套膜上皮细胞,阴差阳错地围绕着一个小核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的。目前人们已利用珍珠形成的机理,成功地开展了珍珠的人工培育,主要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两类。有核珍珠主要是小片贴核插值法培育的,就是将供片蚌的外套膜的外表皮切成小片,移植到育珠蚌体内并植入珠核,让小片贴在珠核上。
随后上皮细胞将增殖、包裹珠核形成珍珠囊,之后珍珠囊开始分泌珍珠质沉积在珠核表面,形成人工有核珍珠。而无核珍珠则省去了有核珍珠植入珠核的步骤,其它则与有核珍珠人工培育步骤基本一致。现代珍珠主要是由人工养殖的珍珠提供,而在古代,则大多数要靠采珠人潜水作业来获得。虽然在长期的珍珠采集过程中,采珠人发明了许多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数,但是总的来说,采珠人仍是十分危险的职业,漂溺死伤事件频频发生。
现在,我国珍珠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旧时采珠人危险的采珠活动已被规模化珍珠培育所代替。旧时王公贵族才能拥有的珍贵珠宝,也已变成了人人都可购买的普通物件。昔日“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除了史学研究者外也没人再提起,甚至产于东北流域的东珠早已寻觅不到踪迹。唯有珍珠,作为人类这一爱美物种的见证,将一直陪着我们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