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吃菜是我们中国人的“种族天赋”,许多中国蔬菜老外都没见过。但也有一些例外,有些外国蔬菜我们反而很少在中餐中遇到,比如在欧美号称“蔬菜皇后”的朝鲜蓟。然而大家不要被这个蔬菜的名字误导,它跟朝鲜半岛没啥关系,反而是万里之外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才是它的老家……这就是朝鲜蓟。如今提到朝鲜蓟,我们就不得不先聊聊把这个蔬菜“炒热”的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后了。风靡上流社会餐桌,全靠王后捧。
法国摄政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参加完一场婚宴之后,突然感到腹痛难忍。医生一诊断,原来是她吃多了鸡胗和朝鲜蓟!这位以冷酷强硬著称的铁娘子,其实也有吃货的一面,正是她把这种蔬菜带到法国的。时光回到43年前,年仅14岁的凯瑟琳从佛罗伦萨远道而来,嫁给了未来的法王亨利二世。在巴黎宫廷,凯瑟琳一边忙于宫斗,一边掀起了高跟鞋、香水和束胸等时尚革命。
她陪嫁的40名园丁和厨师,还带来了意大利的食材与烹饪技法,包括朝鲜蓟、芦笋、松露、泡芙、冰激凌……就连餐叉都是她带来的。可以说没有凯瑟琳的贡献,就没有后来闻名天下的法餐。凯瑟琳从少女时代就酷爱朝鲜蓟,她命令园丁在巴黎的御用菜圃中栽种这种蔬菜,让厨师将其做成主菜、配菜、沙拉和餐后点心,并在宫廷宴会上大力推广。到她晚年登上权力巅峰时,朝鲜蓟已经风靡法国上流社会的餐桌。朝鲜蓟到底是啥?
它的中文正式名叫菜蓟,它们有菊科典型的“头状花序”。但农民们会赶在开花之前,收获它的花苞。朝鲜蓟每个花苞的可食部分不到一半,处理麻烦,产量又不高。人们吃它时,一般是像剥洋葱一样去掉外层苞片,取其脆嫩的内层苞片和花托。由于每个花苞的可食部分不到一半,处理麻烦,产量又不高,因此朝鲜蓟长期被视为菜中贵族。简而言之,成本太高。
早在古罗马时期,上流人士就把朝鲜蓟当作药膳,相信它能够治疗秃顶、清新口气、促进消化。由于人们还认为朝鲜蓟能催情,因此长期以来只许男人吃,不许女人吃。罗马帝国覆灭后,意大利人沿袭了吃朝鲜蓟的传统,直到凯瑟琳打破了这个性别禁忌。
如今,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三国仍是朝鲜蓟消费主力,各地超市里都有售卖,吃法也花样百出:切碎了拌沙拉吃,用油煎炸,再复杂点儿就在花苞中间填入橄榄、欧芹、熏肉、面包屑和奶酪后烤熟了吃。油浸朝鲜蓟心则是意大利“四季披萨”的必备食材,代表万物复苏的春季。至于“朝鲜蓟”这个中文名字,是近代史上的一个乌龙。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有法国人把朝鲜蓟带来栽种。
当时中国老百姓对这种洋蔬菜不感兴趣,却有日本商人吃了赞不绝口,经由朝鲜把它运到本土。日本民众误以为它来自朝鲜,称之为“朝鲜蓟”,后来这名字绕了一大圈又传回中国……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们把这种蔬菜跟模样相近的大蓟弄混了,就用大蓟的原产地之一朝鲜来命名它。直到今天,朝鲜蓟在中国仍然种植不多,而且主要用于出口。美国加州的朝鲜蓟田。朝鲜蓟在东亚水土不服,却在北美找到了第二故乡。
19世纪后期,大批意大利人移居美国。意裔移民主要住在美国东北部,这里冬季严寒种不了朝鲜蓟,不过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倒刚好是地中海气候。为了吃到故乡的味道,许多意裔移民不惜花费高价,购买用冷藏火车运来的加州朝鲜蓟。除了新鲜的朝鲜蓟,现在也有朝鲜蓟罐头。除了朝鲜蓟,意裔移民带到美国的还有披萨、意面,以及另一样“名产”——黑手党。当时的美国黑手党老大特拉诺瓦看到商机,便动起了歪脑筋。
他强迫朝鲜蓟供货商低价卖给自己、又以双倍价格强卖给零售商,从中大赚差价。后来他的手腕一直延伸到了非洲的朝鲜蓟产地,从而垄断了几乎全美国的朝鲜蓟市场,把它炒出了天价。直到1935年纽约市政府出手整治,朝鲜蓟的价格才恢复正常。这场黑帮和政府之间的“朝鲜蓟战争”,成了当时媒体炒作的热点,从此朝鲜蓟在美国跻身主流蔬菜。别看就是个菜,这故事可真是多呢。下次你吃到朝鲜蓟的时候,不妨和小伙伴聊聊它的历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