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有干湿之分吗

作者: 徐仁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7-12-29

文章详细介绍了雪花的形成过程、干雪与湿雪的区别及其形成原因,同时探讨了彩色雪花的成因。

形成“干雪”和“湿雪”,是由降雪时的空气温度所决定的。雪花是由冰晶构成的,只有空气温度在0℃以下的时候,冰晶才不会融化。这个冬天,北京似乎有些“安静”,没有太多霾的困扰,同时也少了雪花的问候。不过,天气预报称,近期北京的西部山区,甚至城区都不排除飘雪花的可能性。雪花是在冰晶的基础上,由水汽不断凝华而形成的。

最原始最细小的冰胚是多个水分子的聚合体,因为它们的结构都是六角形的,所以就形成了六角形结晶的雪花。虽然它们的形状有千万种,结构细致而复杂,但都排列在出奇妙动人的六角形姿态:有的像一块六角形的薄板,有的像一把向六个方向张开的扇子,有的像一段六角形的铅笔,有的像一根缝衣的钢针等等。这些也只不过是雪花结晶最基本的形状,就每一朵雪花的具体形态,又往往是由很多种基本形状不同的雪晶聚合而成的。

它增长的过程是由于六角形冰晶的尖端位置特别突出,水汽供应最充分,凝华增长的速度也最快。因此,就在冰晶的基础上沿着棱角方向越长越大,最后便生成六个花瓣样的、形态各异的雪花了。通常雪花的直径,一般都在1至3毫米之间,而我们往往见到在空中飘舞着的大雪片,则是雪花在降落过程中,互相融合、互相附着而形成的。这是由于雪花的形体大、空隙多,而密度小。

因此受空气的阻力比较大,所以在降落时常呈轻飘曼舞、缓缓下落的状态,碰上其他雪花时彼此就附着在一起了,成为像棉絮一样的雪团,这便是鹅毛大雪的成因。如果在降雪的过程中伴有大风,将落地的雪片又卷起来,也有时风雪交加造成道路弥漫,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暴风雪”了。

不过,谈到“干雪”“湿雪”“雨淞”,恐怕很多人并不了解。难道雪还有干、湿之分吗?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不难见到这种极普通的现象了。每当降雪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落在院子里、田野上的雪非常散落,稍有风吹即飘走;掉在衣服和帽子上的雪花,也是一抖即落下。这种雪没有黏性,地面和衣服上不留湿痕,因为它们全是由“冰”构成的,里面没有水,所以是“干”的。天气越冷,雪花越小,这种现象也就越明显。

而在春末冬初之际降雪的时候,有时落在道路上和田野里的大雪片,就不容易被风吹走,掉在衣服和帽子上的雪花,也不容易抖掉,有黏性;用笤帚扫去地上和衣服上的雪,在地面和衣服上都留有湿痕,这种雪就不全是“冰”了,里面含有水滴,因此是“湿”的,人们通常又叫它“雨夹雪”。这种“干雪”和“湿雪”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简言之,就是由降雪时的空气温度所决定的。

雪花是由冰晶构成的,只有空气温度在0℃以下的时候,冰晶才不会融化。

但有的雪花在降落的途中,气层的温度始终在0℃以下,这就使得它们能够以雪花的姿态,降落到地面而成为“干雪”;而当气层的温度高于0℃时,它们就不得不变换雪花的姿态,融为水滴而降落,这就是雨;也有的时候,高空的温度在0℃以下,但到接近地面时,却遇到一层不很厚的稍高于0℃的气层,雪花落入后还未来得及全部融化便落到地面了,于是就成为半融状态的“湿雪”或“雨夹雪”了。

而若高空的温度较高,降下来的是雨滴,但在近地层气温又低于0℃时,落下来的则是冻雨,这种冻雨在地面上结成的冰粒便是“雨淞”了。

UUID: 13c9b029-719d-4370-8ba8-bfeeb3370ff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科院物理所公众号-pdf2txt/2017/中科院物理所_2017-12-29_「转」雪有干湿之分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