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将要到来之际,很多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计划着元旦假期、春节假期以及寒假要去哪里玩了,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很多人都盼望着能到温暖的南方海岛——马尔代夫、巴厘岛、民丹岛、普吉岛、塞班岛等去度假,晒太阳、泡海水、吃海鲜……然而,就在12月12日,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发布公告,提醒在印尼的中国公民和机构注意防范白喉疫情。
公告说,据当地媒体报道,近日印尼多地暴发白喉疫情,已致近600人感染、数十人死亡,人口稠密的雅加达及周边省份存在较高程度的患病风险。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提醒在印尼的中国公民和机构密切关注白喉疫情,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白喉是一种什么病?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发烧、咽喉痛、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咽喉、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病情严重者可致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并导致死亡。白喉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上可分为轻型、一般型和严重型3种。
白喉的传染源是白喉病人及恢复期带菌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或与感染病人接触传播,没有感染过该病或未经免疫的人均为易感人群。白喉杆菌主要以分泌细菌外毒素——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造成人体损伤。白喉毒素通过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而导致细胞死亡,具有极强的细胞毒性。
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粘膜生长繁殖,并分泌外毒素渗入局部及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血管扩张,粒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因此形成灰白色膜状物,称为伪膜(Pseudomembrane)。若病损进一步扩展至喉部或气管内,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
尽管白喉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白喉毒素可经淋巴和血液散布于全身各组织,迅速与易感组织细胞结合,使心肌、肝、肾和肾上腺等发生退行性病变,并可侵犯腭肌和咽肌的周围神经细胞,临床上出现心肌炎和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机能障碍、血压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状。
白喉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抗毒素治疗。抗生素能抑制白喉杆菌生长从而阻止白喉毒素的产生,通常使用的有青霉素和红霉素。
白喉抗毒素(Diphtheria antitoxin)的主要成分是马白喉免疫球蛋白(分离自被白喉毒素免疫过的马的血清),可以中和游离的白喉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结合的毒素。因此应在发病早期(最初3天)注射足量的白喉抗毒素,以后疗效即显著降低。使用抗毒素的同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性为止。
疫苗接种是预防白喉和控制白喉传播的最有力手段。
现阶段我国预防白喉的疫苗主要是由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百日咳PT、PHA等抗原成分制成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以及作为加强免疫的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的白破疫苗(DT)。在中国,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第一类疫苗,由国家提供疫苗为新生儿和学龄儿童免费接种,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
自小孩出生后第3、4、5个月分别接种1剂次百白破疫苗;在第18-24个月接种第4剂次百白破疫苗;并在6岁时强化接种1剂次白破疫苗。某些地区(如北京市)还要求对初中三年级学生和大一新生分别强化接种1剂次白破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白喉抗体会随着接种间隔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基础免疫程序完成后白喉抗体的平均保护时间约为10年,欧美国家每隔10年进行白破疫苗加强免疫。
我国不同地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岁及6岁左右的儿童体内白喉抗体阳性率最高,达到有效保护范围;10岁以后,白喉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20岁以后则抗体阳性率(白喉IgG抗体浓度达到安全保护水平)普遍降到50%以下,人群对白喉易感性增强。另外,因我国连续多年无白喉病例,成人自然感染白喉机会较少,致使抗体逐渐下降而成为易感人群。中国存在白喉输入并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的风险。
因此针对成人的白破疫苗强化免疫对于增强人群的白喉群体免疫力十分有必要。而有需要前往疫区的成人更应该强化接种1剂次白破疫苗。想要在来年春节假期前往东南亚海岛旅行的小伙伴们,只要在旅行前及时接种白破疫苗即可有效预防。旅行中应注意避免在人多拥挤场所长时间逗留,并视情况佩戴口罩主动防护;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物品接触,注意勤用肥皂洗手。
旅行结束返程时,如有临床症状应主动申报,旅行后7天内如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同时向医生说明近期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