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位列10大肮脏果蔬黑名单之首,要少吃! ”、“香蕉浸泡的‘不明液体’,吃了会中毒! ”、“吃果蔬=喝农药!?水果的这些部分绝对不能吃! ”……类似这样标题的文章,你眼熟吗?即使来源并不详尽、逻辑也显得混乱,可还是能达到使不少人深信不疑纷纷转发,同时在脑内把惊悚指数继续演绎到更高的效果。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生中原本愉悦的进食体验一下子变成了惊悚片呢?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关注,时不时就出现的“农残超标”“违法添加剂”“脏乱差后厨”等报道及其衍生内容,更是让大家在食品采购和食用的时候,担惊受怕指数持续上涨。撇开各类消遣零食和出门浪的情况不讲,想自己好好下厨吃盘蔬菜沙拉似乎也变得步履维艰了。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次逛超市的场景,大概或许是下面这样:“这红提表面这么多白霜,一擦就掉,难道是农药残留?
”“这橙子看起来又大又黄又亮,真的能放心吃吗?”“现在是这些蔬菜的季节吗?该不会用了特多化肥农药吧,不然多违自然规律啊!”犹豫不决踌躇不定,从入口走到出口,篮子还几乎是空的。打开手机搜索一番,越来越心惊,努力寻找“纯天然”“不打药”等等标签,殊不知却掉进了“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商家陷阱。
若干年前,农药还是守护着果蔬健康的小天使,现在却更多地变成了众多“食品安全谣言”的背锅侠和商家抬高价格的利用对象。仔细想想就能发现,“打药”,按道理并不等同于“有残留不能吃”。毕竟再健康的人类都有可能偶尔生病,需要吃药。而想成为一颗优秀的草莓,一把很酷的生菜怎么就被要求“不能打药”了呢?为了解开你和农药之间越来越深的误解,我们有必要从头聊起。
作为一项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出现的“好发明”,农药有着远比你想象中更加悠久的历史。在距今4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生活在那里的苏美尔人就开始用硫磺粉来清理农田内的害虫;据《荷马史诗》记载,古希腊时期的人们使用焚烧硫磺的烟雾对害虫进行熏杀;而在烟草传入中国后,清代广东客家山区的农民便开始用它来防治水田里的稻螟虫……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人口增长迅速,人地冲突加剧,小农耕作的生产方式已无法解决粮食供给问题。
多亏各种化学类制剂的发明让农药的发展变得十分迅猛,配合着各类农业机械的发明与使用,以集约、高产、高质、高效为追求的现代农业生产就此出现。在帮助我们的祖先们吃得靠谱上,农药也可以说是做出了贡献。但农药和我们的“爱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人类史上第一种有机合成农药杀虫剂DDT初问世时,曾因高效的特质而风靡世界各国。
但在使用过程中,DDT暴露出毒杀范围过于广泛、目标昆虫对DDT会产生抗药性、对动物与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且难以自然降解等种种可怕的副作用,佳名转而变成骂名,也因此被作为禁用化学物质列入《联合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制公约》。遇到了挫折的感情,挽回则需格外谨慎。在1980年前,人类对农药的定义与理解还偏重于强调对害物的"杀死",但80年代以来,农药在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历了上世纪种种环境公害事件、尝过各类苦果、背负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各种骂名的研究者,不再将农药单纯地当作“杀死害物的手段”,而是力图使其功效更加侧重于“调节”,即使用农药对生物与农业环境进行有限度地干预、抑制靶标生物的活动而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可以说是在做到环境友好方面下足了功夫。假如读到这里,你已经开始逐渐和“农药”冰释前嫌,接下来的内容只会让你更放松。看见葡萄上的白霜就紧张?
其实这只是葡萄自我组装的表面蜡质。表面蜡质的主要成分是长链的脂肪族化合物,不溶于水,所以你用水洗、搓都不能洗掉这层“白霜”。想成为一串优秀的葡萄,并非是件简单事,葡萄在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收到不同疾病的困扰,葡萄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这些病虫灾害,都会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正确施用农药,可以为葡萄的整个生长期保驾护航。而如果生产商真的像他们标榜的那样“不打药”,反而值得你多一份担心了。
就拿草莓来说,想要成为一颗优秀的草莓并不容易,光鲜地在生长期经常饱受白粉病的侵害,整个生长季节都可能得病,果实染病会严重影响草莓品质。在适宜条件下白粉病还会迅速发展,蔓延成灾,损失严重。但如果正确使用农药,便可保证草莓健康成长,果农需要一步步记录用药和可采摘的时间,以此确保大家能够吃到健康的草莓。
在今天,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经制定了农药法规,而且普遍改进了农药产品标签,使农药产品的标签更具易读性,以方便果农菜农们“谨遵医嘱”。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农业生产大国,也对农药的性质与使用有了越来越严苛的标准,比如我国在2017年6月推出新的《农药管理条例》从登记、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农药的管理。
高毒、高残留、对环境不友好的传统农药正逐步被依法禁限用,取而代之的则是具有靶向性更强、低毒、高效、低残留等诸多优良特性的新型农药。所谓的靶向性,也就是说,农药只对自己想“除掉”的东西有选择性地下手,比如除草剂“垦收”在水稻田喷雾可有效防除三叶期前的稗草,但对水稻基本无害,看这描述,是不是瞬间脑海已经勾勒出武侠形象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其网页上针对“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农药的食物可以吃吗?
”做解答时,自信地认为人们当今所吃的食物比之前任何年代都更安全,且强调表面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并非“不可食用”,而研究表明,这些许的残留也远远低于可致病的量级。当然,农药毕竟对于人体没有价值,“安全数据”也都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来推测制定的,我们还是希望“尽可能降低它们的存在”。
此外,针对农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还在持续地进行着,为了尽可能地为最终的食用者着想,植物保护领域的领军人之一拜耳作物科学就提到,农药的管理应该贯穿于产品整个周期,其研发、生产过程与销售、使用需要紧密衔接,即不仅要保证农药的质量,更要会用才行。用对了农药,才能对人类安全、健康和环境负责,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使用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既然已经开始佛系追星,养生蹦迪了,吃个沙拉,就放宽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