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家乡——古城吕贝克

作者: 高关中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17-12-20

文章介绍了德国古城吕贝克的历史、文化和著名人物,包括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汉萨同盟的盟主身份、以及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曼、勃兰特和君特·格拉斯的生平和贡献。

从德国海港城市汉堡向东北行进,火车在地势和缓的乡间飞驰,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汉萨古城吕贝克。吕贝克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和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家乡。吕贝克位于特拉沃河畔,距波罗的海14千米,是德国波罗的海沿岸第一大港,中型海轮可沿河上溯驶入市区码头。作为造船中心,吕贝克有3座造船厂,同时也是罐头鱼生产中心。

吕贝克的特产是杏仁糖,据说这种糖是十字军从东方带回加以改进的,如今远销40多个国家。吕贝克不仅是座工商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名城,老城里的历史建筑林立。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扬它在古迹修复保护工作上的典范成就,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吕贝克始建于1143年,1226年成为帝国自由市,很少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商业航海蓬勃兴起,成为德意志数一数二的大城。

13世纪起,以吕贝克为首联合上百个城市组成汉萨同盟。汉萨同盟以拓展和保护商业为宗旨,拥有海上武装和金库,控制了西起伦敦、东到俄国诺夫哥罗德之间广大地区的贸易,曾打败海上强国丹麦。汉萨同盟总部设在吕贝克,那时候吕贝克是汉萨同盟的盟主,被誉为“汉萨女王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贸易重心移向大西洋沿岸,波罗的海贸易锐减,吕贝克一度失去它原有的重要性。

1871年德意志统一,吕贝克与汉堡、不来梅一样作为自由市加入帝国。1900年,易北-吕贝克运河开凿,造船机械等新兴工业蓬勃发展,给吕贝克带来了勃勃生机。吕贝克老城经过修复,大体上保持了中世纪的风貌。椭圆形的老城四周绿水环绕,景色宜人。城中坐落着许多中世纪富裕市民的红瓦住宅,古典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建筑式样各异,美不胜收。从火车站信步走向市中心,迎面看到宏伟的霍尔斯滕门。

这座拥有巨大尖顶双圆塔的城门是吕贝克的象征,当年50马克钞票上就印着这座城门的雄姿。霍尔斯滕门完工于1478年,是德国最美丽的中世纪城门之一。它本是建来防卫此城西面入口的,但两座城楼从未发射过一箭一弹。事实上,这座城门最危急的时刻并不是在战时,而是在1863年,当时市议会仅以一票之微否决了把这座那时已摇摇欲坠的城门拆除的建议。后来城门得以重建,如今成为吕贝克市历史博物馆。

吕贝克市政厅是德国最美、最古老的市政厅之一,建于13~15世纪,为砖结构哥特式建筑,正面为文艺复兴式,巍峨壮丽,内部厅堂也富丽堂皇。邻近的圣玛丽教堂建于13~14世纪,尖塔高125米,著名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布克斯特霍德曾在此任管风琴师近40年。大音乐家巴赫年轻时,曾长途跋涉300千米,专程前来聆听他的演奏。从吕贝克市政厅朝北走不远左转是一条老街,名叫孟街。

路北坐落着一栋白色楼房,这就是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的故居。托马斯·曼于1875年6月6日生于吕贝克。他的父亲是一位巨商,曾任该市税收事务的参议;母亲出生在巴西,有葡萄牙血统。父亲死后,家族破产。托马斯·曼中学毕业后就到一家保险公司当见习生。其间,他创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堕落》。他的哥哥亨利希·曼也是德国一位著名作家,写过《臣仆》和《亨利四世》等小说。

托马斯·曼20岁时,在慕尼黑高校旁听历史、文学史和美学等课程,并为他哥哥主编的杂志写稿和审稿。1901年,26岁的托马斯·曼就创作出他的成名之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作品以一个三代经商的大家族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老子创业、儿子守业、孙子败业”的盛衰图,反映了资产阶级富商家族的萌芽、成长与衰落的过程,成为德国社会19世纪30~90年代的一个缩影,堪称是德国版的《红楼梦》。

1929年,托马斯·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布登勃洛克一家》在德国家喻户晓,以此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深受观众的喜爱。托马斯·曼一生创作颇丰,还写过《魔山》《绿蒂在魏玛》和《浮士德博士》等小说。这位举世闻名的小说家是吕贝克最出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与故乡也有过摩擦。他在《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率直地描写当地人,对他们的缺点直言不讳,以致触犯众怒。

直到1955年,吕贝克政府才给他颁授荣誉市民的头衔,同年他就去世了。托马斯·曼的祖父母在孟街四号的那幢巴洛克式小白楼始建于1289年,1758年进行了改扩建,楼上四层,地下还有一层,是整个家族1842~1891年居住的地方,在托马斯曼小说中被作为背景蓝本,如今就干脆根据小说命名为“布登勃洛克之家”。这座房屋在“二战”中遭到破坏,战后重修,1993年改为托马斯·曼纪念馆,附设图书馆、档案馆和研究室。

离开“布登勃洛克之家”沿步行街北去一个街区,折向东不远就是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纪念馆。勃兰特1913年出生在吕贝克,年轻时家境贫困,他发奋苦学,很早就参加社会民主党,反对纳粹政权,后被迫逃亡。“二战”后他回到德国,成为西柏林市长;1969~1974年任联邦总理,致力于东西方和解。1970年访问波兰时,勃兰特在“二战”死难者的墓碑前下跪,这个举动感动了波兰,也感动了世界。

1971年他荣获诺贝尔和平奖,1992年病逝。2007年,国王街21号被辟为勃兰特纪念馆,用以展示他的生平与功绩。吕贝克名人辈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在此也有纪念馆。格拉斯纪念馆坐落在铸钟街21号。这里曾是格拉斯办公的地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此楼在2002年被辟为格拉斯纪念馆,陈列他的文学作品、画作和雕塑。

格拉斯原籍不是吕贝克,他于1927年10月16日出生于当时德国人居多的但泽市(今波兰的格但斯克)。他在但泽市度过了童年时期,1944年应征入伍,翌年受伤后被美军俘虏,获释后就留在西德。他当过短期农业工人、工人和爵士音乐师,学过石匠手艺和石像雕刻手艺,从1949年起先后在杜塞尔多夫和西柏林的艺术学院学习。格拉斯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9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铁皮鼓》。

小说通过主人公奥斯卡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1924~1954年德国社会发展的广阔画卷,对纳粹的社会基础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对德国法西斯所犯罪行进行了冷静的反思和彻底的清算。1979年,根据小说拍成的电影《铁皮鼓》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次年又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小说的声誉传遍世界,格拉斯也一举名扬国内外,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1999年,格拉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理由是:他的作品中充满离奇,对“二战”前后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和光怪陆离的众生相做了惊世骇俗的讽刺。2015年4月13日,格拉斯在吕贝克逝世。

UUID: 99713de6-dff2-4107-9656-7732513cd029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12-20_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家乡——古城吕贝克.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