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盛产咖啡豆,咖啡仪式也是埃塞俄比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起埃塞俄比亚特产,大多人联想到的:一个是咖啡,另一个就是长跑运动员。埃塞俄比亚的长跑运动员有多无敌?以下世界记录,都属于埃塞俄比亚人。
10000米肯内尼萨·贝克勒(男):26分17秒53阿尔玛兹·阿雅娜(女):29分17秒455000米肯内尼萨·贝克勒(男):12分37秒35提瑞斯·迪巴巴(女):14分11秒15马拉松海利·格布雷西拉西耶:2小时3分59秒。在埃塞俄比亚,长跑的地位相当于乒乓球在中国,甚至更高——因为全民都在“疯”跑。在埃塞,全民都会参与跑步。
每年11月份,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都会举行盛大的“Great Ethiopia Run(简称:大埃跑)”,约有4、5万人参加。而作为一个跑步爱好者,我的领导今年也有幸被邀请去参加了这个盛会。当然,“大埃跑”并不只是一项全民健身活动,也有高水平的竞技组比赛——只有10km公路跑成绩达到31分以内的选手,才有资格参加。
我的领导,呵呵,当然没有资格,只能蹲在那拍了一段,据说差点被踩死(怎么就活着回来了呢)。去了这一趟以后,领导开始思索:为什么埃塞人民跑得这么快?!俩细长腿跟永动机一样没完没了地跑!这个问题其实也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他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猜想:1. 人种原因:大多数东非人四肢修长,身体肌肉结构特别适合奔跑。2. 环境原因:埃塞俄比亚属于山地高原地区,平均海拔近3000米。
长期在高原地区训练,心肺功能和肌肉携氧能力增强。3. 经济原因:埃塞俄比亚经济水平较低,跑步是最简单直接的致富方式。所以,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态度都极为刻苦认真,每周跑步里程甚至超过200公里。4. 食物问题:他们的主食“英吉拉”对长跑极有帮助。英吉拉(injera)是埃塞俄比亚人每日必食的食品,更是待客不可缺少的民族特色之一(所以,我领导4天的埃塞之行,一共吃了7顿英吉拉,微笑)。
这东西看起来跟各国卷饼雷同,比如土耳其的kebab、中国的春饼,墨西哥的fajita。但吃法又比较特别——用手一撕一抓,一蘸一裹,一口下去肉、酱、饼、菜全有。然而这个饼并不是用传统粮食作物制作的,而是一种草籽——源自埃塞俄比亚画眉草,学名:Eragrostis tef,俗称teff,音译为“苔麸”。苔麸环境适应性上有点像杂草,耐瘠薄,又耐旱涝。
这么说吧:它既能在水田里生长,又可以在旱地中生长,从海平面一直到海拔3000米的高度都没问题。而且,一小撮苔麸籽就可以播种出一大块田,再加上籽粒小就很容易煮熟,比烹制其他主食需要的燃料少,这对曾经生活在东非高原上半游牧人群来说,性价比极高。所以早在公元前4000年,埃塞俄比亚的先人就开始种植苔麸,并拿它当主食。如今,埃塞俄比亚全国的谷物产量中,苔麸差不多占了有1/4。
由于经过发酵,英吉拉从视觉和味觉上都需要适应一下:看上去像羊肚手巾或者……吃起来酸不溜丢的。第一次吃的感觉,估计跟外国人第一回喝豆汁差不多。英吉拉的传统吃法是要配上“watt”酱,一种类似咖喱的酱汁,里面有鸡肉、牛羊肉或者鸡蛋。把“watt”倒在英吉拉上,直接用手撕饼裹酱吃。在苔麸(teff)中,铁和钙的含量远高于一般谷物:铁含量是小麦的3倍、玉米的4倍;钙含量是小麦的3倍,玉米的30多倍。
而这两项恰恰是肌肉运动中特别需要的物质——铁可以协助血红蛋白携带运输氧气,钙有利于肌肉强有力的收缩。携氧和肌肉收缩能力是长跑运动中最核心的身体机能指标,所以别看埃塞人不经常吃肉喝奶,但这两种微量元素的补充,却远多于一般人。另外,苔麸中小麦蛋白含量很低,也就是几乎不含麸质。在欧美国家,对麸质过敏的人并不在少数,这也导致现在美国最流行的健身主食已不再是燕麦或者藜麦,而是苔麸。
只吃了七顿英吉拉的领导当然没有获得神力,但是当他早上6点就上山晨跑,被那些获得很多比赛奖牌的埃塞大兄弟甩得远远的时候才彻底顿悟——吃再多的英吉拉也没用,这辈子估计是赶不上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