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克罗宁伯格是荷兰莱顿大学的一名退休的统计学教授。有一天,他在试图寻找一篇关于学术写作的论文时,惊讶地发现这篇文章和其所刊登的期刊《科学通讯期刊》并不存在。更离谱的是,这篇不存在的论文——“学术写作的艺术”——在 Web of Science 发布的数据里显示被引用了近 400 次。
安妮•威尔•哈金是第一个撰文描述克罗宁伯格的发现的人。她是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的一名国际管理学教授。据她的深度调查,这篇论文确实是被编造的。那么这篇不存在的文章究竟是如何被引用上百次的?引用它的研究人员为何没有早点发现问题?在她的博客中,哈金抽丝剥茧,一步一步为我们揭示了“幽灵引用”的真像。
哈金使用这篇文献的作者名字“Hanraads”在 Web of Science 中搜索,结果显示,这篇据称发表于 2000 年的文章,被 398 篇论文引用过。哈金的搜索日期为2017年10月24日。
哈金试图验证幽灵文献是否会被特定类型的文章引用。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引用幽灵文献的文章(近 90%)出现在会议记录中。其中,近三分之二在 Procedia conference volumes 上发表,这是 Elsevier 出版的包含了 25 个不同学科的会议论文集。尽管是由 Elsevier 发表,但挑选论文或同行评议等是会议的相关组织者负责的。
在 Procedia 上发表文章意味着可能会被 Scopus 和 Web of Science 所收录,并且被用于大学中的职称评选。这是吸引会议组织者和参会者投稿 Procedia 的一个关键。许多大学高层只是对这些数据库中列出的出版物进行“统计”,并不管对错。
在 Procedia 系列中的出版对一些学者来说可能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因为在其领域的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麻烦而且遥不可及的事。
Web of Science 收录了自 2009 年以来发表在 Procedia 系列刊物中的近 8.5 万篇论文。其中近三分之二发表在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或 Procedia Engineering 系列期刊中,这两个系列中有大量文章引用了这篇作者为 Hanraads 的“幽灵文献“。
不过,自 2017 年 2 月以来,Elsevier 已经停止接受包括这两个学科在内的几个学科的投稿。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 2016 年有 74 篇论文引用了这篇幽灵文献,而 2017 年只有 19 篇。
哈金在更加仔细地审查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时发现,大多数幽灵参考文献的引用都出现在相当低质量的会议论文中,而且作者大多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比如自中国,马来西亚,土耳其,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伊朗。
其中一些文章显然达不到该领域会议的正常水平。有些文章甚至只是不到 3 页的相当不连贯的陈述,而且每个句子都另起一行。参考文献的格式通常也是不完整,不规范的。这些质量问题很可能导致了 Elsevier 停止出版这个领域的会议论文。
哈金总结说,幽灵引用之谜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写作与质量把控中的草率。撤稿观察网站采访了几位引用了“幽灵文献”的研究人员,他们都把这归因于某种失误。尽管 400 篇引用听起来影响很大,但哈金把这个数字放到了大背景中:在将近 85,000 篇 Procedia 会议论文中,幽灵引用出现在不到 0.5% 的文章中。虽然不幸,但这确实是一个可接受的“误差范围”。
作为“幽灵文献”事件的结语,哈金提醒大家,引用时对于看起来奇怪的参考文献一定要加以重视。做一些调查,或者让有文献计量学功底的人来帮你审核一下。如果一个东西看上去很可疑,那很可能它就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