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失去幼儿时期的记忆?
记忆是什么?记忆与学习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简单地说,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对所获取信息的保存和读出的过程。学习和记忆一般被认为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编码是对输入信息的处理与储存,主要分为获取和巩固两个阶段。存储是对信息获取和巩固的结果,代表了信息的长久记录。提取是通过利用所储存的信息创建意识表征或执行习得的行为。
根据信息维持的时间长短,我们通常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的维持时间以毫秒或秒计算。短时记忆是指那些能够维持几秒至几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按照天或年来计量的。
科学家们通常将长时记忆分成两个主要部分来反应所储存信息的不同特征。陈述性记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过程而接触的知识,包括有关个人和世界的知识。非陈述性记忆是那些我们无法通过有意识的过程而接触的知识,例如运动和认知技能,知觉启动以及由条件反射、习惯化和敏感化引发的简单的学习行为。
陈述性记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我们回忆自身生活的记忆(情景记忆)和与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无关的但却是事实的有关世界的知识的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指对各种有组织的事实(fact)的记忆,它所包含的信息不受接收信息的具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非陈述性记忆是在一个不需要有意回想先前经验,但先前经验又确是促进了行为表现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程序性记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学习一些技巧,形成一些固定的行为习惯的记忆。启动效应或初始化效应是指如果你在某一场合无意识地看见或听见过某一刺激,当这一刺激再次出现的时候,你辨认出它的速度会显著地更快。
既然大家都叫记忆,那我们为什么要将它们分成不同类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在编码、存储和提取这些记忆的基础定义上涉及不同的神经机制。不同类型的记忆储存在脑的不同位置。陈述性记忆主要是在海马产生之后在分散存储于内侧颞叶等大脑皮层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神经网络中。程序性记忆则被认为储存在纹状体、运动皮层、小脑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神经网络中。
好了,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类型的记忆会被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那么,这些记忆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被存储的呢?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记忆存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中。这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Hebb细胞集合理论了。
人脑发育的基本规律说完记忆的基本特征,我们来说说大脑发育的基本规律。人类在出生之后,大脑依然会继续发育的。但是由于大部分神经细胞没有增殖能力,会不断衰老死亡。所以,我们脑中的神经元是会一直减少的。
突触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我们的大脑从出生后会经历了好几个发育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18个月里。这个时期,脑内的突触会过量产生,随后又会被大量修剪掉。
为什么我们会失去婴儿时期的记忆?根据第一部分的介绍,我们明白了与记忆相关的几个事实。根据第二部分的介绍,我们明白了大脑发育的几个事实。根据以上的内容,我们按着类别来看看,我们是否会失去婴儿时期的记忆,失去的又是哪些记忆。
第一类:绝对已经被遗忘了的记忆,这辈子就别想记起了。婴儿期的长时记忆,特别是陈述性记忆,很大一部分也是会永远消失在我们脑海的。这辈子就甭想回忆起来了。
第二类:一直都存在的,需要比较苛刻的条件才能唤醒的记忆。虽然儿时的突触大修剪剪掉了我们婴儿时期形成的大部分神经连接,但并不是所有。一些神经连接还是顽强的存活了下来。
第三类:一直都存在的,很容易就能唤醒的“记忆”。对于婴儿期的非陈述性记忆,特别是程序性记忆,很大一部分是会默默地蹲在我们的脑子里的。但是由于那些记忆是我们无法通过有意识的过程而接触的,即不能浮现于意识层面的记忆。所以,它即便一直都在我们也不能意识到。这类记忆是很容易被唤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