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先生近照。图为2017年10月,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右一)与罗民兴院士(左一)赴美国旧金山看望李政道先生。
2016年底,亚马逊技术峰会在北京召开,AWS中国首席云计算企业顾问张侠的主题演讲赢得了全场掌声。这是亚马逊云服务在中国落地的第三年,也是海外网络基础设施在中国市场打出的先锋战。这是张侠回到祖国的第十五个年头。三十年前,他第一次走出国门,领略了大洋彼岸全新的科学与管理理念;三十年后,他又一次深耕故土,将新的潮流带回家乡。而这一切的起点,便是当年李政道先生发起的激动人心的CUSPEA计划。
1981年,北京大学物理系迎来了一批年轻的新生,其中就有当年的北京市理科第二名张侠。张侠人如其名,这个北京青年从小就透着一股豪气。在他上中学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宣传口号“呼唤科学的春天”进入了中学校园。张侠第一次知道中国出了一个年轻的数学家,叫陈景润,这个人年纪不大,却满脑子都是些高深的学问,总是想着他要解决的猜想,走路会撞到电线杆上,还会跟电线杆说“对不起”。
他还知道了中国在海外还有几个物理学家,有杨振宁、李政道等等,他们都在国际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张侠的高中班主任是教物理的陈老师,早年任教于北大物理系,文革下放以后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但他始终不忘教书育人的初衷,讲课深入浅出,对学生循循善诱,也让张侠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恢复高考以后,他就将北大物理系定为自己的目标,希望以后也成为一名科学家。
1985年8月16日,带着失落和憧憬交杂的心情,张侠第一次踏上了赴美的旅途。临行前,国家为入选CUSPEA的人才每人发了500美元补助金。1985年,全国平均月工资大约人民币100元,这500美元可谓是一笔巨款。但这笔钱不能换成人民币,只能换成“人民币兑换券”到一个叫做“出国人员服务部”的专门机构置办一些行李。
于是张侠用100美元“巨款”买了一件大衣,带着剩下的几百美元的“启动资金”,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莱斯大学是位于德州休斯顿郊区的顶尖学府,虽然规模不大,但作为美国南部科研机构的代表,是最早支持CUSPEA项目的大学之一。张侠在学校度过了平静而充满收获的五年,博士毕业后,他计划在学术界继续科研工作。然而1991年,前苏联解体了,看到这个新闻的张侠除了震惊以外,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周围气氛的变化:教职不那么好找了。
90年代初,他进入了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在福特的十年,张侠完成了一次从科学家到管理人的转变。时光飞逝,转眼张侠已在美国生活了十几个年头,感到生活终于稳定了下来。2002年,张侠决定回国出任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和银行卡中心的CTO,投入了浩浩荡荡的电子化潮流中,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化推波助澜。
叶军的故事同样引人注目。1983年,叶军从四川绵阳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上海,成为了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一名学生。1987年,叶军通过CUSPEA奖学金进入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系,踏上赴美的飞机,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坐飞机。叶军在1991年秋季转学到斯坦福大学学习电子工程,经过四年的奋斗,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获得了博士学位。
2000年,叶军加入了一家开发光纤通讯技术的初创企业,负责产品中的控制系统研发。2001年,硅谷互联网泡沫破裂,这家初创公司的前景也蒙上了阴影,但叶军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些新的科研点子。经过努力,他和几位一起学习工作多年的伙伴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Brion Technologies,主要进行算法的开发,为芯片设计和制造提供优化软件。
2006年底,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宣布以2.7亿美元并购Brion,这是同时代半导体设计行业创业公司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在CUSPEA的众多故事中,成朋和杨晓谕的故事被誉为“神雕侠侣”的佳话。1981年,曾是高中同学的成朋和杨晓谕双双考入北大物理系。1986年,杨晓谕终于登上了赴美的飞机,随后她顺利转学去了斯坦福大学。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最终修成正果,结为夫妻。
CUSPEA所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有属于那个年代纯真的理想主义。回望CUSPEA,正如星星之火,点亮了改革后第一代赴美学子的人生之光,开启了之后数十年蓬勃发展的开放之路,而李政道先生,也将永远被无数的莘莘学子们感恩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