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种错觉吗?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

作者: 小庄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7-11-28

本文探讨了时间知觉的定义、研究历史、影响因素以及特殊群体的时间感知能力。文章通过引用多个研究案例,说明了时间知觉与大脑功能、情绪状态的密切关系,并特别关注了ADHD儿童的时间认知失调现象。

时间知觉的另一个更严谨一些的定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时间特性即延续性和顺序的感知。此处时间不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清晰地被赋予了载体,也就是说,我们平常在谈论的时间其实一定是与某件事物或某个事件有关——人的大脑对这一事物事件(比如我刚刚做出的打字)的反应构成了时间感,而该反应可能借助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来做出。

在一篇来自2010年的《注意力、知觉和心理物理学》期刊的综述文章“计时与时间知觉:近期的行为学和神经科学发现以及理论方向回顾”中,我曾看到过作者、一位来自加拿大拉瓦勒大学的学者西蒙格•隆丁(Simon Grondin)真诚的开篇吐槽,他说,如果一个人要去做关于视觉研究的回顾,完全可以就去考量有关颜色、距离、形状和运动等方面的研究,然而要把这种做法挪到时间知觉上来就难了,因为时间经验的种类迄今都没被清晰定义过呢——不由让人想起了古罗马先哲奥古斯丁老掉牙的那句名言:你不问我时间是什么,我是知道的,你一旦问我,我就不知道了。

无论如何,许许多多试图去搞清楚大脑怎么对付时间的实验,得出了不少也许会让你吃一惊的结论。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有趣的可能是事实,比如说,你其实活在“真实事件”的80毫秒之后。

这是当今世上最负盛名的时间知觉研究者之一、美国贝勒医学院的大卫•伊格曼教授(David Eagleman)通过几个和视觉有关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开始做出反应一定是晚于事件发生的时间点的,如此有助于协调你身体感官的一致性,试想如果没有这个80毫秒,那现场听音乐会什么的可就麻烦大了,因为声音的速度比光要慢许多。时间知觉是怎么产生的呢?

1996年,杜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沃伦·梅克(Warren Meck)在《大脑认知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称,大鼠身上对分秒尺度的时间认知和释放多巴胺的大脑基底核有关,与此同时,短时记忆和释放乙酰胆碱的大脑额叶有关,这两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让我们可以辨别时间。

而早在1989年,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理查德·伊夫里(Richard Ivry)和斯蒂文·基尔(Steven Keele)就观察到小脑在人的时间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另一个重要的感知时间区域则由巴罗神经研究所的巴德·克莱格(Bud Craig)所发现,即前岛叶皮质,这个区域被认为与人的“自我意识”产生有关,饥饿、痛苦、疼痛等感觉都来自于此,涉及到情绪的形成。

由此我们可以猜想,时间知觉受情绪的影响非常之大。在日常经验中,的确如此,苦闷中度过的时间(如失恋后)漫长无度,一场糟糕的艺术表演会让人如坐针毡,与此相对的是美好愉悦的时光总嫌过得太快。

这种效应在研究中得到一系列证实,如法国里尔第三大学的马里恩·努利亚纳(Marion Noulhiane)等人在2007年发表文章,称消极音效比积极音效让人觉得时间更漫长,布莱仕帕斯卡大学的桑德林·吉尔(Sandrine Gil)等人2009年的文章指出,抑郁症患者也会觉得时间过得更慢。

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群体,在时间感知能力上异于常人,那就是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儿童,据调查显示发病率在3%~7%。这些孩子很容易烦躁,精神无法集中,近10多年来数个研究显示,这种症状和对时间的认知失调有很大关系:几分钟就会被他们认为是1小时。

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注意闸门模型”(Attentional Gate Model)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一现场,该理论认为人身上有个机制,用来连续对大脑发射脉冲,大脑中的闸门则负责记录下每一次脉冲,由于ADHD患者的脉冲频率比正常人要高,他们会因此而认为自己所经历的过程更为长久。

UUID: c9af2f6b-f700-4a74-8525-eecdbb49b31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7/2017-11-28_时间是一种错觉吗?错觉在或不在,时间都在.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