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是我十年前开始观鸟时最早认识的鸟儿之一。犹记得第一次见到它们时,高声歌唱的小鸟儿们像许多小圆球拖着长长的柄从空中成群高速掠过,宛如一柄一柄小巧可爱的勺子。有着长长尾羽的“小勺”——银喉长尾山雀。世界上的生物只有两种——已经出现在物种日历的,以及将要出现在物种日历的。这里既有萌点奇怪的『冷知识』,也有丰富『走心』的自然科普。
每天一物种,带你看世界。我很欢喜,当时就对身旁教我认鸟也教我生命意义的,从此相伴一生的小公鸟@红嘴蓝鹊 说:它们好像会飞的小勺儿,就叫“小勺”吧。作为一只小母鸟,我热衷给鸟儿们起各种绰号和文献上没有的名字。方便记忆特征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命名有一种魔力,能让自己从此与被命名的生物有了再也剪不断的联系,而我喜欢这生命上的联系。银喉长尾山雀其实很常见。
圆头小嘴儿长尾羽,在野外几乎光靠体型和叫声就能认出它们来。尽管银喉长尾山雀的体长有14cm(跟麻雀差不多),但由于它的尾羽占了体长的一大半(9cm),因此整体要比麻雀小巧得多。中国大陆上除了青藏高原和最南边外,基本都有它们的身影,而且并不难见到。活泼好动的“小勺”们多数时候都是在头顶树的高处飞来飞去或者蹦来蹦去,边飞边叫,很少能安分地在枝条上逗留一会儿让你瞧个清楚。
好在它们生性好奇,会凑过来看看你,此时就算离得不够近,用望远镜追一会儿,总还是能在一群里找到一只看仔细些。银喉长尾山雀一般4~6月繁殖,夫妻俩一起筑巢,筑巢地点通常选在背风的林子里较高的树木的枝杈间,巢的位置通常也较高(长白山地区的巢一般在3~14米的高度,我们在德国看到一个正在建筑的距离地面2米左右的巢)。巢由苔藓、地衣、树皮、羽毛、蜘蛛网、茧等做成,呈椭球形,里面垫有羽毛和兽毛。
巢外观看上去很像树的一部分,不容易被发现。银喉长尾山雀一窝产卵8~12枚(有时会更多),雌鸟孵卵,雄鸟警戒。小宝宝们的孵化期是13~17天,由父母共同育雏,频繁时甚至每分钟就喂一次。小宝宝们在巢里生活14~21天就可以出巢了。它们在刚出巢的一段时间还要靠父母喂食,经常是一群挤作一团蹲在树枝上嗷嗷待哺。因为捕食者众多,宝宝们并不是都能活下来。
一些当年繁殖失败的银喉长尾山雀会帮助自己亲缘关系较近的夫妻养宝宝,这一方面能增加它们的基因传播效率,一方面还可以为来年养自己的宝宝攒经验。银喉长尾山雀主要吃昆虫,多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在这些环境中就可以找找看。它们繁殖期间成对,秋冬季成小群活动,集群时更容易发现。
北京的银喉长尾山雀vinaceus亚种,夏季在山区繁殖,冬季在山脚和市区公园越冬,因此要想找到它们,可以在冬天时去城市公园里碰碰运气。银喉长尾山雀指名亚种偶尔也在北京出现,它们分布更靠北,因此冬天可以在东北的城市公园里找到。银喉长尾山雀以自己的萌激发了很多创作灵感,网上随处可见以它们为主角的画和各种手工制品,从饰物到食物,都跟它们的原形一样萌。
我和@红嘴蓝鹊 也各自画了它们的画像,我还尝试用各种材料做了几个小包,喜欢得不行。如此洁白可爱的小精灵们,却同样无法逃脱如附骨之疽的空气污染。前几年冬天,我在东北拍到了一群白色羽毛已经明显变灰的银喉长尾山雀,如今我才明白是霾让它们变得不再纯洁如初。这些寿命只有2~3年的小精灵们一尘不染来到这世上,终将带着满身黑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