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我们公众号推送的朋友应该知道,每次写到养花养草的文章,都能炸出一大批“养啥死啥”星人。鉴于这个群体数量过于庞大,我今天就不教你们种花了,毕竟“会养的,一年四季都可以养,不会养,一年四季都可以死。”不会养,又喜欢花想天天看?教你个简单快捷的方式:自己画。当然了作为《博物》,我肯定不能教你画简笔画,而是博物画:西方博物画大师菲奇画的一种盖裂木。从零开始画博物画,第一步自然是先观察外观。
就拿山丹来说(就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那个山丹),它常开在干旱的向阳山坡或疏林草地上,格外坚韧。不光在北京周边、内蒙,就连吉林、黑龙江也能见到它。但是想要找一株既有花蕾又开着花儿的来仔细观察,还不太容易。一株长在悬崖边的山丹,除了底部盛开的两朵花,花序轴上还有好几个花蕾,算是山丹里的老寿星了。山丹的“童年”很长,苗期通常三四年,第三或四年第一次开花,之后每年只多开一朵。
所以一花一蕾的山丹,至少需要长四年,去野外寻山丹能遇到的多半也是这么大。这幅国外的山丹博物画就比较厉害了。在野外观察山丹,只能看见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是怎么画出来的?因为作为百合科百合属的植物,山丹也是有鳞茎的,能吃好吃,和银耳莲子炖百合里的百合一个样。但毕竟是两个物种,画画的时候不能直接照搬百合的鳞茎,然而把野生的山丹挖出来一看究竟也不合适。
所以要看带鳞茎的山丹,最有诚意的做法就是自种自挖,或者去买人工栽培的山丹幼苗来观察。这么一看,上面那幅外国山丹博物画好像少了点……毛?看来书也不可尽信啊,还得自己观察才能看个彻底。
仔细观察完,下一步就该开始创作了。吹牛都得先打草稿,博物画更需要。要充分展现植物的鉴别特征,除了画得逼真,构图上也有讲究,比如在一串花序上安排几朵不同角度开放的花,这样看画的人就能在脑海里拼出一朵完整的3D立体花。博物画不止追求好看,还要注重准确性。确定线稿时最好能请教专业人士,为科学性把把关。如果线稿画错了细节,等上色之后才发现,就很难修改了。
慢工出细活,上色是最急不得的一步。一幅画常常得每天画两三小时,磨个几天甚至一周以上才画完,比如用水彩上色,是一层层叠出来的。不过你总会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比如一边上色一边欣赏美貌的花儿,也是种享受。今年,这幅《山丹》入围了深圳国际植物学大会画展,而寻它、画它的作者颖儿,刚“入坑”博物手绘三年。
不管你是热爱绘画有点基础,还是打算入门却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单纯喜欢观察花花草草,这周末都可以来博物课堂,听听颖儿的博物手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