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塔的身世与千年不倒之谜

作者: 孔维京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17-11-13

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塔内供奉释迦佛,故名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无钉无铆,使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释迦塔的身世和建造者至今仍是一个谜,传说中由鲁班与其妹赛手艺而建,也有说法认为是由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皇后萧挞里所建。释迦塔历经千年不倒,得益于其精巧的结构设计和历代守塔人的悉心照料。塔内曾发现珍贵的辽代文物和释迦牟尼佛牙舍利,震惊世界。

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因塔内供奉释迦佛,故名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塔建造在4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无钉无铆,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2年11月,释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释迦塔如何逃过地震、兵火的摧残而上千年屹立不倒?它的“身世”为何难倒世人?木塔里又埋藏着什么宝藏呢?面对提问,应县人总会诉说这样美丽的故事。传说工匠之祖鲁班的妹妹是一位巧夺天工的绣女,有一天她提出要与哥哥赛手艺。她说:“哥哥,我在一夜里能做十二双绣花鞋,你如果能在一夜里盖起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就算你的手艺高。”于是兄妹俩便比试起来。

刚过三更天,妹妹做的十二双绣花鞋只剩一双鞋的沿口没有缉住。她觉得赢定了,便偷偷地去打探一下哥哥的虚实。她出去一看,只见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已经拔地而起,话说这巨大的宝塔压得土地爷直叫喊:“我受不了啦!我受不了啦!”鲁班一看,塔果然一直往下陷,鲁班便举手一推,将塔分成两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部分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释迦塔。

释迦塔大殿一层的门楣上绘有三个女人的画像,据称其中一个就是宝塔的修建者——萧挞里萧皇后(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皇后)。明万历年间《应州志》的修撰者田蕙曾寻找过建塔的线索,但仅得石一片,上书“辽清宁二年(1056)田和尚奉敕募建”数字而已。木塔第三层的匾额上题文“大辽清宁二年(1056)特建宝塔,大金明昌五年(1194)增修益完”。

据史书记载,辽兴宗、道宗时期崇佛达到疯狂的程度,“贵戚望族化之,多舍男女为僧尼”。而据《契丹国志》载,应县正是萧皇后的故里,她死后的哀册中也提到“建宝塔而创精兰百千处”。另外,在辽设立西京(大同府)之后,应县地区愈发重要,囤积了大量财富。因此现在很多人认为应州籍萧皇后是最有能力也是最有可能建造释迦塔的人,一来弘扬佛法,二来显示其皇家地位。

此外,也有人认为,作为雁门关外的最高建筑,地处战略要地的应州释迦塔也具有“料敌塔”的作用。多少年来对于释迦塔的身世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此塔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也有人认为建于后晋天福年间(936~943)。但鉴于可考资料少得可怜,千百年来,木塔身世一直是一个谜。

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之下,无数辉煌的殿宇灰飞烟灭;然而,释迦塔却逃过种种劫难得以上千年屹立不倒。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1305)四月,大同路发生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更令人惊叹的是,在1926年发生的军阀混战中,释迦塔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可仍未伤其分毫。1948年解放应县时,12发炮弹又击中释迦塔,木塔仍傲然挺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和江欢成认为,保证释迦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是其结构设计十分精巧。从结构上看,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释迦塔的暗层设计也极为巧妙。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些暗层实际起到坚固的结构层的作用。同时在历代加固的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抗剪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释迦塔超凡的稳固性。

释迦塔对斗拱的使用也十分合理。木塔内外共设计有54种斗拱,每种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态各异、科学严密,把梁、柱、枋有机结成一个整体,而且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

此外,释迦塔基土主要由黏土及砂类组成,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其承载力远大于木塔给予的荷载,所以,直到现在仍然不必担心木塔会有因“底虚”而倾倒的可能。塔上还居住着成千上万只麻燕,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起着“护卫神灵”的作用。

对于木构建筑而言,“火”一直是其最大的敌人。

据史籍记载,中国第一座塔——洛阳白马寺木塔,仅仅存世数十载即被焚毁;还有洛阳永宁寺木塔,仅存15年便被雷电击中,毁于火灾,“悲哀之声,震动京邑,大火三日不灭”。伫立在塞外旱地的释迦塔又怎能水火不侵呢?应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释迦塔有三颗宝珠——避火珠、避水珠和避尘珠,这三颗宝珠分别安放在释迦牟尼塑像最高贵的部位,从此,塔内一片佛光宝气,木塔可以自行防火、防水、防尘。

佛祖庇护木塔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事实上人们应该感谢的是木塔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他们是木塔得以幸存至今的“神秘力量”。原来,在木塔的顶部有一个高十多米的塔刹,全部为金属质地,有覆钵、相轮、露盘、宝珠、月牙等,中心有铁轴插入梁架内部,八根大铁链紧紧系住,专家表示,这种结构类似于一个典型的伞形避雷器,可以保护木塔不受雷击。

同时也有研究发现,雷击绝缘性能较好的物体概率要比雷击导电体的概率小得多,这样木塔全身数千吨的优质木材也无形间庇护自己免受雷击。

除此之外,木塔4米多高的石质塔基可以大大缓解夏季洪水的巨大冲击力,这样洪水到了塔下也就没了“脾气”。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历代守塔人的悉心照料和维修,才使得木塔千年“水火不侵”。

在应县,人们传说释迦塔里藏着神奇的宝藏,这些宝藏有某种神奇的力量,护佑着木塔和当地百姓。

时间回溯到1966年8月,红卫兵小将们高喊着“破四旧”的口号冲进释迦塔,砸开一层佛像的肚子时,发现满满一堆用绸子包裹的经书,据说这批经书整整烧了一天。就在凿开佛像肚子几天后,有人意外在塔的三层发现一个花式银盒,并交由当时的文保负责人保管,但是当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小盒子。

直到1974年,在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祁英涛的主持下,对木塔的各层塑像自上而下检查残破状况并研究保护措施时,又意外地从四层主佛像发现了大批秘藏。当这批秘藏和之前的银盒送到北京鉴定时,真相震惊了世界。

木塔内塑像这次发现的是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可以说填补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空白。这批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之后,更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专家研究后认为,先前发现的花式银盒内是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震动了佛学界。

“应县木塔已风烛残年,它‘骨病’严重!

”专家在为木塔“搭脉”后,做出这样的诊断。管理人员说:“木塔如今塔体已扭曲变形,并有100余处残损,木塔正在向东北方向倾斜,如再遇大的地震、大风之类的外力,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建国以后,国家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对木塔的修缮进行了多次勘察论证,目前主要提出了三种方案:第一种,落架大修,把木塔彻底拆了,再用原来的木料和技术重建。

这样虽能较为彻底地解决木塔残损后修缮和加固等问题,但施工周期长,对原有结构改变较大,且在保存构件、防火、防潮、防蛀等方面任务重。第二种,抬升修缮,是现代科技与古建筑修缮传统方法相结合的典范,且能保持上半部原状不动,抬升装置科技含量高,能较彻底地解决木塔稳固、安全和保护问题,但费用会较高。第三种,现状加固,用现在的钢材木材加固残损部分,可延长木塔寿命,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目前,虽然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上大家仍有分歧,但是正如著名古建专家傅熹年所说:“现在木塔像一张破损严重急需要揭裱的旧字画一样,谁也不敢轻易下水,谁知下水后能不能拿起来?”因此在急切保护释迦塔的心情之外,更需慎重。

UUID: 155be96b-7539-4443-80fe-cfcc57f58af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11-13_释迦塔“疑云”.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