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立《生物学概念与途径》这门课程,目的是让年轻的学生看生物学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一些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是如何用来解决重要、有深刻意义的生物学问题的。所以,我自己开其中相当一部分,我自己编教材,我带着大家一起重读1866年孟德尔的遗传学论文,重读1910年摩尔根的果蝇的论文,重读1944年Avery、MacLeod、McCarty如何提出DNA是遗传物质的论文。
这些经典性的工作让我们从思想上理解科学研究是怎么做的。同时,我邀请到我们北大物理系的汤超教授,请他用定量的概念来讲定量在生物学中的重要贡献。我请了哈佛大学的谢晓亮教授从化学的角度讲化学如何交叉到生物学,请北京大学的植物生物学教授邓兴旺讲植物生物学重要的工作是怎么做的。以及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王晓东教授讲生物化学的经典实验。
请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讲结构生物学如何通过生物物理学的技术在生物学带来深刻的突破。所以,我们重思想、重交叉、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我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慕课有所收获。
这堂名为《生物学概念与途径》的课程最早由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知识分子》主编饶毅2008年在北京大学设立和主持,面向所有大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让年轻的学生了解生物学历史上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也将成为北大的第100门慕课。现在,你不需要成为一名北大学子,就可以通过网上慕课平台,聆听饶毅教授以及他所邀请的一众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亲自传道受业解惑。
饶毅教授如是说导师介绍饶毅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知识分子》主编旧金山加州大学生理系神经科学博士,2007年起在北京大学工作。曾发现两个眼睛在发育中来源于同一形态发生场、发现Slit为神经导向蛋白质、提出体细胞运动共同分子机理、发现争斗的中枢和外周机理、求偶的分子控制。
目前主要研究:1)以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环路,2)以新的途径发现神经递质分子;3)用遗传学研究动物和人的睡眠机理;4)用果蝇、老鼠、猴、人,研究重要社会行为和认知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汤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1986年),研究方向为定量生物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谢晓亮哈佛大学Mallinckrodt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1984年获得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享化学博士。研究兴趣包括单分子酶学、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基因表达与调控、表观遗传学、单分子成像、单细胞基因组学、试管婴儿植入前胚胎筛查等。
邓兴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
曾任耶鲁大学冠名终身教授(Daniel C. Eaton Professor)。1989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开始在美国耶鲁大学建立实验室,任助理教授;1995年起任该校副教授,2001年起任该校终身正教授。其领导的研究团队迄今在《细胞》、《科学》和《自然》顶级刊物上发表14篇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共发表304篇学术论文。
2003年成为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会Kumho奖的唯一获奖者。2000年起担任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植物分子遗传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主任,2010年入选“千人计划”,2013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全职回北京大学工作。
施一公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89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学位, 1995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03-2008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2008-至今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与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王晓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资深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我们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研究目标是阐明细胞死亡的分子机理。我们相信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包括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主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并进而有助我们设计出相应的治疗策略。
(注:以上导师简介均来自所在机构官网)课程介绍本课程在Coursera和华文慕课平台同时开课课程链接:https://www.coursera.org/learn/biologyconcept/home/welcome;http://www.chinesemooc.org/mooc/4882制版编辑:周欣雨|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