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巴德到李宗恩,跨文化视野下的热带医学发展历程中,丝虫病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发现。1921年,一个由罗伯特·利珀领导的5人考察团在洛克菲勒基金资助下,由伦敦热带医学院派往英属圭亚那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团中有一位27岁的中国青年李宗恩,他通过血液化验和对生活习性的调查,得出了华人并没有对丝虫病的种族免疫性,他们患病率低是因为使用蚊帐的卫生习惯和日落而息的文化传统的结论。
这一发现坚定了李宗恩从事研究热带病学的志向。
李宗恩出生于1894年9月,江苏武进的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他先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和伦敦热带医学院深造,最终获得热带医学证书。1923年,他回国后加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致力于中国的热带医学研究。他在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糙皮病等方面的研究,为中国在这些疾病上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万巴德被誉为“热带医学之父”,他在厦门和香港的研究,特别是对象皮病的研究,对热带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提出了蚊子是疟疾传播媒介的假说,这一理论由罗纳德·罗斯进一步证实,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万巴德的研究不仅改变了寄生虫学的发展方向,也使得热带医学独立于细菌学成为一门学科。
李宗恩在协和医学院的工作,特别是在黑热病研究方面的贡献,被认为是中外医学科学家携手应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流行病的一个成功范例。他的研究成果,如确认中华白蛉是黑热病的传染媒介,对黑热病的防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热带医学的研究不仅为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福音,也为中国等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李宗恩等人的努力,使得热带医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后来的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