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这是台湾作家简媜的名篇《落葵》。这样的描写,倒让人生出来想品尝的欲望。然而,落葵到底是什么?说起落葵你可能很陌生,但其实认识它的人不在少数,只是你不管它叫落葵,而是木耳菜。
这是一种绿叶蔬菜,叶子不薄不厚,有点肉质,吃起来真像是嚼木耳。不过木耳菜终归是绿色植物,和木耳没有半毛钱关系。落葵是落葵科落葵属的植物,这个科很多人都没听过,因为家族阵容很小,全世界只有4属25种。落葵,学名Basella alba, 食用部位为叶,卵形,稍肉质,产自南北各地,南方较多。《尔雅》里记载落葵:“一名蔠葵,一名繁露”。
明朝的徐光启认为落葵的“落”就是“蔠(zhōng)”字在长期记录中写错了。这可能性不太大,因为西晋时它就叫落葵了,那时的汉字主力是隶书,行草又没出现,所以不大会搞混这两个字。叫“落葵”的真正原因恐怕是因为它“常蔓延于篱落之间”(篱落指篱笆)。落葵长得很有个性,尤其是花和果。它的花乍一看像一种多肉,根本不像花,其实那是花瓣和苞片合生后的一种奇怪结构。
果实更奇怪,黑黑的,像小地雷一样,紧紧地箍在果序轴上。我国古代曾经用落葵的果子做染料和化妆品,深受妇女同志的喜爱。《本草纲目》上说它:“子紫黑色,揉取汁,可染布物,谓之胡胭脂,但久则色易变。”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地方管落葵叫“染浆叶”。除了染色,孟诜还在《食疗本草》中记载了用落葵果实做面膜的方法:把果实内的种子取出蒸熟,在烈日下晒干,去皮后研磨细碎,和以白蜜涂抹在脸上,“令人面鲜华可爱”。
虽然李时珍爷爷叫它“胡胭脂”,可落葵并不是西域传来的植物。这货原产自中国及东南亚、南亚地区,是地道的本土蔬菜。《博物志》对于落葵的记录很有意思,说吃完落葵可千万别让狗咬了,被咬了伤口不容易好,严重了还能死人呢。古人对狂犬病没啥认识,于是这个锅让落葵背了两千年。关于落葵滑滑的口感,真应了那句:“爱欲其生恶欲其死”。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嫌弃死。
我们果蔬系列文章多次出现的中国著名美食家苏轼先生就非常爱落葵,当年被贬到广东后,还写过一首诗:海国空自暖,春山无限清。冰溪结瘴雨,雪菌到江城。更待清雷发,先催冰笋生。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诗里说,广东丰湖的藤菜(落葵),跟西湖莼菜一样爽滑,是南国难得的美食。在我看来,与其说苏东坡在赞美落葵,不如说他在怀念莼菜,以及在江浙挥斥方遒的青春岁月。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滑滑的口感,苏先生还是很偏爱的。
食材有黏滑口感,多半富含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并不能被人吸收,但是能促进消化,用眼下流行的词叫做“膳食纤维”。对于减肥一族来说,落葵是个不错的选择。有空做一道“秋葵山药炒木耳菜”,好好体会下多糖带来的美妙。别的不敢保证,一会儿准饿。如果你信赖某度的话,你不难搜到关于落葵有毒不能吃的新闻,很多人都因此拒绝吃落葵。在此,我郑重向大家阐明:信他不信我,不是他傻就是你傻。
当然,谣言也不是地缝里钻出来的,总有它的原因。误传落葵有毒是因为它和另一种植物都有“木耳菜”的别名,而真凶是红凤菜,和落葵八竿子打不着。红凤菜的地上部分含有很厉害的生物碱吡咯里西啶,有很强的肝毒性,积累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其实菊三七属植物都有这种毒性,另一种“新兴保健蔬菜”白背三七也是。虽然很多人说吃了这么多年也没死,但那真的是因为你吃的年数还不够多。劝各位还是最好别吃,毕竟复活一次挺费蓝的。
另外,红凤菜还有一个因误传而广为人知的别名——紫背天葵,你百度这四个字,都是红凤菜。其实紫背天葵是一种秋海棠科植物的正名,它和落葵一样是背锅侠。赶紧进入吃的环节,我知道你们等急了。今天教大家做一道落葵天妇罗。原料:落葵、白萝卜泥、味淋、寿司酱油、面粉、淀粉。步骤:1. 落葵洗净后留叶片备用。2. 面粉与淀粉按3:1比例加水调成面糊。3. 锅中烧油至六成热,落葵裹面糊后,下锅炸至金黄色后捞出。
4. 味淋、寿司酱油混合后烧开,凉凉后加入萝卜泥。5. 取炸好的落葵蘸汁食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