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双足走

作者: 崔筝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7-09-18

本文探讨了婴儿从出生到学会行走的过程,以及人类直立行走的演化意义。文章通过描述婴儿的生理发展和原始反射,以及人类祖先从猿到人的演化历程,展示了直立行走对人类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深远影响。

“你知道婴儿生下来就会走路吗?” 王派两只手伸进小床,把刘生和萨萨刚满月的儿子“小狗子”拎了起来。在人生的第一个月中,小狗子努力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吃,睡,哭,排泄交替进行。经历了人生最快速的增长,他一个月长了10厘米,体重也达到了出生时的1.5倍。可他还是那么孱弱,不过一只大猫的重量,那颗毛发稀疏的头,占据了小小身体的绝大部分。

被拎在半空中的小狗子不乐意地嚎了两声,身体扭一扭,表达了一下抗议,但只能任由表舅摆布。王派托起小狗子,撑着他的脖颈,托着他向前移动。小狗子整个身体竖起来,两只脚丫并不负重地轻触地面。在父母担心的惊叫声中,小狗子两条纤弱的小短腿先后向前迈,像一个蹒跚行走的老人,竟缓慢地踏出一串步子。

从嗷嗷待哺,用口唇和模糊的视觉感知世界的婴孩,到蹒跚前行的儿童,一个孩子迈出的第一步,总是给予父母无限惊喜,也使得他/她获得更多维度的能力和探索空间。在漫长的生物演化中,对于人类祖先来说,直立行走也是从古猿进化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里程碑,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一步。动物本能“你们自己不要瞎尝试啊,我这是经历过专业训练的。

” 王派把小狗子递给萨萨,后者像一只受惊的母猩猩,一把接过自己的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小狗子立刻把脸转到萨萨胸前,开始探索。当年医学院差点没毕业的王派看着一脸惊恐的表妹,一边以“过来人”的口吻嘲笑她,一边拎起在地上爬来爬去的王奔奔。奔奔已经十一个月了,被父亲拎起来、脚碰地面时,却显得没那么“灵活”,并没有迈出一步。“这就是踏步反射,只有初生的小婴儿才有,非常好玩。” 王派说。

在新生儿的各种神奇的动物本能中,“踏步反射”是最有趣的之一。这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走动作,大部分足月生产的婴儿都会出现这样的本能反射。大部分婴儿的踏步反射会在6~8周大时消失,专业人士的经验中,如果超过八个月大的婴儿还出现踏步反射,则可能要考虑脑瘫或神经系统受损的可能。

除了“踏步”之外,婴儿的原始反射还包括一些与动物本能类似的有趣动作:抓握反射会让他们紧紧抓住手掌碰到的东西,觅食放射让婴儿的头部跟随母亲乳头,还有口唇有力的吸吮反射、受惊吓时躯干四肢协调的惊跳反射等等。这些动作不需学习,是神经系统对于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在一些情况下,医生会用这些反射的灵敏度,来鉴定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情况。

但大部分的原始反射都会在几个月之内,随着婴儿的不断学习和成长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日益强壮矫健的大运动,和渐渐灵巧敏捷的精细动作。奔奔几乎一刻停不下来,他灵活地用手膝爬行,像一只小兽般在刘生和萨萨的公寓房间里探索,拉开柜子最底层抽屉,把里面的衣服一件件拽出来。看到地板上一本崭新的育儿书,也兴奋地爬过去,一把将封面撕掉了一半,放到只长了八颗牙的嘴里。

“长得真快呀,” 刘生一边说,一边从奔奔手中抢过书本,好像不久之前,奔奔还和小狗子差不多大,趴在床上用力抬起头,脑袋像个不倒翁一样晃来晃去,四肢乱划,但怎么也翻不过身去。而这时,奔奔又迅速移动到茶几边,慢慢站起来,尝试伸手去抓果盘里的葡萄。“应该很快就要站起来走了。” 王派说,“你们知道吗?有一种假说,认为人类的祖先之所以演化成直立行走,就是为了腾出双手去摘果子吃。

” 迈出第一步这几位正在北京某套公寓中谈论他们幼崽的的智人是生物分类的灵长目-人科-人属中目前仅存的唯一物种。漫长的演化史中,曾经存在过不少人属物种,有的是智人的祖先,有的则可能是智人的“表兄弟”,但他们均已告灭绝。从猿到人,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而直立行走,则是人类漫漫演化之路上的重要一环。

在人属中,距今数十万年的直立人和现代人已经很像,他们有比猿类大出许多的脑容量,能够站立双足行走,并制造简单的石器。在长相上,他们还带着猿类的特征,头盖骨低平,眉骨粗壮,口吻部前伸……在印尼爪哇岛附近发现的爪哇人化石,周口店的北京人化石,还有蓝田人、巫山人和元谋人等,都是直立人的例子。生活在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露西,她的骨架存放在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里。

露西是考古学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双足行走的人类祖先,再过约一百万年,使用工具的人类祖先才开始出现。为什么露西与之前四足行动的猿类不同?她为什么会站起来?研究者们前后提出数十种假说,多年来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例如,有观点认为,或许是因为人类祖先的地方变得草地茂盛,长达数英尺的草可能会遮挡视线,而人类祖先只有站起来,增加身高,才能看得更远。

时时瞭望猎物和敌人,也许会是促使他们最终直立双足行走的原因。还有假说认为,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灵长类越来越灵巧和聪明,他们发展出对生的拇指,精细动作发展,并且需要用前肢发明和使用工具。有一些研究者的观点是,人站起来是因为打猎需要使用武器。然而也有反对观点认为,在工具出现之前,人类祖先已经开始直立行走,所以两者的因果关系也有可能是倒过来的。

还有学者认为,直立双足行走比四足爬行在运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更少,因此,在食物不充足、人类祖先只能摄取有限能量的前提下,直立双足行走更有演化优势。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认为,人类祖先的觅食方式和生存环境曾发生过改变,比如,直立行走在树木比较稀疏的地方才可能进行。也有生物学家提出,环境的变化,让这些人类的祖先需要走一段距离觅食,他们需要用手将食物带回居住地,从而采用了直立姿势行走。

这也是目前最广为接受的说法。长期在野外和实验室研究黑猩猩的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松泽哲郎在研究黑猩猩的行为时发现,当食物充足的时候,他们会前肢抓取更多的食物,而用后肢双足行走。这一点与大部分哺乳动物不一样——大部分的四足动物只会用嘴运送食物。松泽哲郎等在西非几内亚的野外实验中,给黑猩猩准备了一般的果实,和比较珍稀美味的果实。他们发现,黑猩猩会为了摘取更好吃的珍稀果实,出现更多的直立行走的行为。

由此,他们推测,人类直立行走与觅食竞争有关,他们会为了摘到更美味的果子,运送更多的食物,而努力站起来。直立的人类“三月翻、六月坐、八月爬。老话还是很精辟的。” 王派说,奔奔几乎是踩着谚语中的时间点完成每一项技能的解锁,王派和太太晓莉也立刻忙不迭地升级家中的安全设施。

翻身,意味着基本自主控制脖颈,手臂力量也发展到了可以推动身体转动的水平,同时,婴儿的这些灵活度带来了从高处平面,例如父母的大床坠落的风险。坐起,意味着腹肌、腰肌,脊柱的力量和上半身平衡的发展,可以支撑起上半身直立,两只手更加自由地探索。然而,对于随时从床上坐起来的熊孩子,低矮栏杆的婴儿床也不再安全。

等到奔奔的全身肌肉协调发展,开始四肢灵活地满屋爬的时候,他的探索空间进一步扩展,王派急忙把家里的所有家具都做了防倾覆、防锐角的防护。尽管这样,奔奔仍然需要全天的看护,因为老人身体不好,王派的太太晓丽辞去了工作,全职带娃。不同于许多哺乳动物生下来就能“生活自理”,人类婴儿连自身的移动都需要长达数月才能实现。

“不敢想象,两个月之后我怎么去上班,” 萨萨苦笑道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为什么不能像小猫小狗一样,生出来一个月,就可以离开家门了?” “说出来可能你不信,” 王派说,“人类的婴儿期比其他物种都要长,人类社会家庭结构、社会关系形成,也或多或少和直立行走相关。” 直立行走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在人类祖先的前肢,即后来的“上肢”逐渐解放出来的过程中,从前的后肢和后背必须适应起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

这对于人类的脊柱、下肢关节都带来不少考验,从“腰酸背疼”到椎间盘突出、膝盖损伤等,都与人类的独特姿势有关系。对于女性,直立行走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人类祖先的骨盆开始变得比其他的大猿更加厚实,以支持其直立的上身,而这一过程的副作用,则是产道逐渐变得狭窄。

正如上篇所写到的,人类祖先在演化过程中,脑容量越来越大,头颅尺寸也越来越大,但同时生命的通道越来越窄——而随着这个矛盾变得看似无解,如果没有出现新的演化修正,人类或许早已经因为难产而灭绝。最终,自然给出了解决方案,人类的后代远未成熟之时就会降生,他们四肢柔弱,毫无生活能力,要经历整个动物世界中最长的婴儿时期。

大多数群居的哺乳动物中,雌性个体怀孕生育之后,随着后代迅速独立,它们也会很快回归原有的社会地位。然而,在人类的大部分历史中,生育和照顾幼儿几乎是女性壮年时期的全职工作。有研究认为,人类婴儿的脆弱性,让人类与母亲的关系与一般的动物相比更加紧密,也让原始社会、家庭成员的分工,更加明显出现。“但是现代社会的女性太不容易,” 虽然现在对小狗子爱不释手,萨萨还是决定,产假休完要回去上班,让父母来帮忙。

而曾经在工作和儿子之间艰难选择的晓丽,则想再等两年。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之后的一个下午,正扶着栏杆玩耍的奔奔看到了桌上一个画着汽车的玩具盒子。他不假思索地松开手,跌跌撞撞地,向自己的一岁生日礼物,迈出了第一步。

UUID: 2d47c963-4d5c-4a21-84f8-02b0ae94be6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9-18_站起来,双足走36个月.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