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一头吃素的熊,你知道滚滚有多努力吗?!

作者: Brenda Poppy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7-09-10

本文探讨了大熊猫如何通过食用多种竹子和其他植物来维持其营养需求,以及这种饮食习惯对其繁殖和生存的影响。研究揭示了熊猫在不同季节选择不同食物以获取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和钙。这种饮食策略帮助熊猫在野外维持生存,尽管面临栖息地减少的威胁。

做一个素食主义者可不是容易的事:面对维持饮食均衡这一难题,很多人都会更愿意回头拥抱汉堡和鸡翅。所以人类素食主义者并不仅吃一种食物,他们会扩展自己的食谱——大熊猫也一样。此前,科学家一直不能确定熊猫是如何只依靠食用一种高纤维的植物——竹子——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的,直到新近的研究解答了这个问题:熊猫会食用两种竹子,以及其他几类植物,以满足其每日所需。

大熊猫直到晚近时期才转为植食习性,它们的身体仍然保持着肉食祖先的特征——较小的胃和较短的消化道,而且他们仍然渴望从肉食中获得蛋白质和营养。在中国大熊猫保护区进行的一项为期6年的调查项目中,研究者们在三头雄性和三头雌性熊猫身上安装了GPS项圈,以观察他们的自然食性。

研究小组随后采集了这种动物的各类食物资源的样本,以测量这些植物的营养成份,特别是它们所含的氮、磷、钙的含量——这是哺乳动物食谱中最基本的三个指标元素。

研究者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发现熊猫们安排了一份十分考究的食谱。春天,熊猫们不再食用木竹的竹叶,转而食用它的竹笋,竹笋富含氮、磷元素。当这种竹笋老化,营养流失,熊猫们就迁移到高海拔地区食用一另种竹子——箭竹的竹笋,它同样富含这两种养分。7月中旬,它们再次改变食性,这一次它们改吃箭竹的叶子,里面富含钙质。8月中旬,雌性返回低海拔地区分娩,重新食用木竹的竹叶。

这个模式年复一年,熊猫们能够维持足够的基本营养水平。但是,困苦和死亡仍然伴随着这个濒危的物种,由于三、四月份冬季竹叶的营养成份很低,熊猫们的死亡率在此期间急剧上升。研究团队在《功能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这种饮食选择对熊猫繁殖的影响。熊猫在春季交配,但是胚胎却游离而不发育——这一过程被称为延迟着床。

据研究人员称,此时胚胎并不会附着在母体的子宫上,也不继续生长,直到母亲改为食用箭竹的竹叶——而这个阶段的饮食,正是钙质的摄入的顶峰。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胚胎延迟发育是为了等待母亲摄入足够的钙质以供骨骼发育和哺乳所需。论文作者认为,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熊猫的孕期极短(只有2-3个月),初生幼崽也因此非常小。

幼崽生产越早,它们就能更早断奶,这意味着熊猫宝宝可以更早地开始自己进食,由此减轻了对母本的压力——熊猫妈妈可没有办法长期为两个个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了解熊猫在野外的饮食习惯,是该物种保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了解它们吃什么食物,科学家就能有针对性的制定保育策略,包括保护它们近期和远期的食物资源。尽管当一个素食主义者十分艰难,大熊猫还是证明了创新能够帮他们成功走过很长的一段路。

它们作为食肉目的动物,竟然能在漫长的演化中变成了素食者,不但适应了没肉吃的生境,还顺利的存活繁衍至今——直到人类的野蛮开发开始蚕食它们的栖息地。说熊猫“注定被淘汰”的人或许应该再想一想。

UUID: f41d04c7-f2f4-4b98-9652-979a894b8fa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7/2017-09-10_为了做一头吃素的熊,你知道滚滚有多努力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