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园丁鸟的求偶场

作者: 鸟人Robbi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7-09-06

褐色园丁鸟的求偶场在园丁鸟中算是登峰造极之作,它们通过精心搭建和装饰求偶场来吸引雌鸟,这种行为不仅展示了雄鸟的优秀,也为雌鸟提供了保护。

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大卫·爱登堡爵士回顾了他整整60年的野外记录生涯。在被问及印象最深的事情时,他提到了一种其貌不扬的鸟类——褐色园丁鸟(Amblyornis inornata)。能让走遍五湖四海、遇见成百上千种地球神奇生物的爱爵爷如此印象深刻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如果你也有机会像爱爵爷一样,细致入微地观察这种园丁鸟的雄鸟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向雌鸟献殷勤、如何努力争取交配机会,相信这段经历也会成为你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澳大利亚的正北面,有着世界面积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这个岛屿形似一只倒卧的大鸟(也有人说像恐龙),而在其西北部的半岛就如同头部。正因如此,这一半岛在荷兰语中被称作Vogelkop Peninsula,译为“鸟头半岛”。今天的主角褐色园丁鸟就只生活在鸟头半岛的阿法克山脉、坦劳山脉,以及邻近地区法克法克山脉、库玛瓦山脉和万德曼山脉的热带雨林之中。

褐色园丁鸟体长约25厘米,个头跟乌鸫差不多,但明显要更粗壮敦实一些。它浑身棕褐色,背部羽色较深,胸腹部则稍浅,嘴黑色,跗跖 [fū zhí]和脚趾蓝黑色。两性外形相近,雌鸟稍小于雄鸟。它的外貌实在是太过普通了,连学名都被用来“吐糟”了这点。

属名Amblyornis源自希腊文,ambluoeis指“平淡”,ornithos意为“鸟”;种本名inornata源自拉丁文,inornatus意为“平淡的,不加修饰的”;若直译学名的话就是“不加修饰长相平淡的鸟”。如此其貌不扬的家伙,一定不是靠外表引起了大卫爵爷的注意。

在分类学上,园丁鸟隶属雀形目、园丁鸟科,目前已知有20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新几内亚岛及周边的一些岛屿。

跟褐色园丁鸟一样,园丁鸟科的大多数成员都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及周边林缘地带,只有大亭鸟属(Chlamydera)的成员适应了较为干旱的环境。超过半数的园丁鸟种类雌雄羽色具有差异,雌鸟羽色暗淡,多为灰色或褐色。除了斑园丁鸟属(Ailuroedus)的三种雄鸟会参与筑巢、孵卵及照料后代之外,其余种类均由雌性独自承担抚育下一代的重任。

大多数园丁鸟的雄鸟都会精心搭建和装饰自己的求偶场,好在求偶期向雌鸟展示炫耀,而雄褐色园丁鸟的求偶场在其中则算是当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褐色园丁鸟的典型求偶场是围绕中央的一株树苗或是一截树杆,用兰科植物的茎或是细枝条搭成一个凉棚式的屋顶,屋顶高可达1.5米,凉棚的直径可到2米。凉棚前的空地会用收集来的彩色树叶、花朵、植物果实、昆虫外壳等物品点缀,在靠近人居的地方则会加入以塑料垃圾为主的非自然类装饰物。

分布在法克法克山脉和库玛瓦山脉的雄褐色园丁鸟则不会搭凉棚,而只是围绕中心的树苗或树杆建一个塔状的求偶场,最大可达2米高,周围用于装饰的空地直径也能到2米。有意思的是,这两地雄鸟不仅求偶场的形制不同,对于所选用装饰物的色彩偏好也不一样。

园丁鸟们多样化的求偶场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

最初的观点认为,雄鸟通过修建、装饰并且保卫求偶场来向雌性表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配偶,但这很难解释求偶场在同种内和不同种之间的多样化。从1995年开始,长期从事园丁鸟研究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杰拉尔德·博吉亚博士(Gerald Borgia)逐渐形成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他认为雄鸟的求偶炫耀往往显得有些过于盛情乃至于暴力,而结构较复杂的求偶场实际上能够为雌鸟提供某种保护,使得它们能避免遭受雄鸟的强暴。

UUID: d5f7e978-eaf7-4f3f-9ac3-ea963b3a1e8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9-06_我也搞不懂这鸟为啥叫“园丁”,明明是学建筑的嘛.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