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民俗活动

作者: 林长华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17-09-05

中元节在闽南和台湾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各种普度活动超度孤魂野鬼,并严格遵守农历七月不办喜庆事的规定。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摆放供桌,进行祭祀活动,还有“抢孤”和“放水灯”等特色民俗活动,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意义。

在闽南和台湾,每逢中元节这个俗称“七月半”“鬼节”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普度活动,超度那些被称为“好兄弟”的孤魂野鬼。农历七月不办喜庆事,在闽南地区,中元节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和元宵节的一个隆重热闹的民俗节日。闽南人忌讳将中元节称作“鬼节”,不少地方习称中元节为“七月半”,这也是避说“鬼节”的例证。各乡村的中元节不尽相同,大多由上辈人择定日子,尽管过节日期不同,但统称“中元节”或“普度”。

普度是混合佛教、道教之说形成的,是佛教盂兰盆会的别称,又是道教中元节的变形。

俗传阎王爷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鬼门关”,将地狱中的无主鬼魂放出来享用阳间的致祭,并带回在地狱生活所需的金钱与用品。农历七月三十是“关鬼门”之日,各家各户习惯做“尾中元”送走鬼魂。至此,普度月划上句号。当地人在农历七月不婚嫁、不祝寿、不乔迁、不入佛堂进香、不办各种喜庆之事,甚至大人不让小孩子在夜间出门。

每年中元节,从夜幕降临到翌日凌晨,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摆上供桌,像陈列商品一样,摆上事先备好的鸡鸭鱼肉、瓜果蔬菜、烟茶酒类、米面粿品等,几乎都是食物类,上插五彩纸旗,颇似商品展销会。《漳州市志》中记载:“漳、泉先民称和自己一起渡台而病死、冤死的绝嗣无祀移民叫‘好兄弟’‘普度公’。七月普祭孤魂野鬼、无祀厉神,在民间素来极为重视。

设孤棚,各户送鸡鸭鱼肉水果到庙助普,孤棚顶竖一大柱,柱上挂彩金,众人听号令上孤棚抢彩金,谓之‘抢孤’。”中元节“抢孤”民俗在闽南一些地方仍很盛行,通常在宽阔的地面竖起6根12米长的杉木柱,下端埋入土里1米深,谓之孤棚柱。柱子顶端用厚木板连接,铺成24平方米的平台,约有5层楼高,称作孤棚顶,上面有琳琅满目的祭品。

抢孤活动开始时,报名参赛者通过徒手攀爬、“叠罗汉”等方式,顺着孤棚柱徒手攀爬到孤棚顶,取得奖金、祭品与顺风旗,过程惊险刺激,首先夺得顺风旗者为优胜。优胜者获得奖品和奖金,祭品则让棚下围观者分享,俗信大人小孩吃了保平安。2010年11月,“闽南抢孤习俗”入选福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闽南一脉相承的台湾宜兰、屏东等地抢孤习俗也已成为知名的民俗文化观光品牌,吸引八方游客,盛况空前。

台湾普度分为私普和公普。私普是指各行各业自行协调一天,聚集普度;民间在自家门口摆设祭品进行祭祀,则称为家普。台湾早期中元节的私普,各地均会以村庄或乡镇为单位,轮流举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公普是地方寺庙举行法会,聘请僧侣或道士作法施放焰口、普度孤魂野鬼。公普为地方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普度,所谓公普即为各村落都要在同一天以同一个寺庙为中心举行祭典,著名的“基隆中元祭”就是属于这种。

举行这种公普大祭,大都由庙来主办,这也就是后来大家称“庙普”为公普的原因。

台湾中元节的民俗活动除了“抢孤”,还有“放水灯”。节日晚上,人们以纸糊成船形灯,上插“普度旗”,书写“庆赞中元”“广施盂兰”等语词及施主姓名,以蜡油点火施放于水边,传说水灯漂得愈快愈远,施放者愈得庇佑,当年运气愈好。台湾宜兰放水灯还形成水灯节,有近200年的历史。水灯节期间,有城隍爷出巡、千人点灯祈福、绕境祈福巡城、莲花灯、水灯施放、歌仔戏及民俗表演等活动,多彩而热闹。

台湾中元节无论私普还是公普,都将祭祀孤魂野鬼称为“拜好兄弟”。为何称“好兄弟”?这与台湾的历史和地理有关。台湾四面环海,古代从闽南等地区多有移民渡海来台开垦,面对恶劣、陌生的艰苦生存环境,人们形容“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渡海头一关要过惊涛骇浪的台湾海峡,如果能够平安顺利到达台湾开垦,又要遭受原住民番人的突袭抵抗。此外,还有瘴疠疾病蔓延、毒蛇猛兽出没,到处都是死亡的威胁。

俗语说“过番剩一半,过台湾无底看”,指的是古时候远涉重洋到异国他邦做生意,起码有一半的人可以生还,可是到台湾去的却很少能够返回。据台湾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说:“台湾为岛上荒岛,有一个不雅人名称‘埋冤’,为中国人最早移徙到台开垦的,多是福建漳州、泉州人,他们入台之初,每每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或被土人杀害(当时有猎头风俗),不能生还,所以称之‘埋冤’,后来,才谐其声易为台湾。

”渔民出海作业时,有时会随渔网捞到人的骨骸,对此渔民们不论他们是男是女都称为“好兄弟”(亦称“海兄弟”),一定要把他们捞上船带回陆地,安葬于专门存放骨骸的“瓮公”“瓮妈”“万福公”“万福宫”。“瓮公”专门存放无主的男性死者,“瓮妈”专门存放无主的女性死者,“万福公”“万福宫”则不分男女。

历史上,以渔为主的沿海地区为“好兄弟”建造许许多多小庙宇,以经年不绝的香火供奉着一个个盛满无主尸骨的“金斗瓮”(瓷器)。当“金斗瓮”多得小庙容纳不下时,由民间慈善组织集中封存于专门营建的地窑。每年中元节,沿海人都自发到一些无主的“好兄弟”墓地进行祭拜。往事悠悠,节俗浓浓。尽管“中元普度”的民俗活动夹杂着些许迷信色彩,但是中元祭典体现出来的浓郁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及民俗意义却是不可忽视的。

它所呈现的悲天悯人的爱心及缅怀垦荒先辈的情怀,让我们看到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这也是七月中元祭真正的意义。

UUID: f847f159-2cc3-4b0f-b4b6-2b063b4afc1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9-05_中元节有哪些民俗活动?.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