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生讲科学课的女科学家

作者: 洪蔚琳、赵永新

来源: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

发布日期: 2017-09-05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不仅在科研上取得显著成就,还积极参与小学科学教育,努力平衡事业与家庭生活,展现了一位现代女科学家的多面风采。

8月28日,《人民日报》以接近整版的篇幅,专门报道了《科学队长小学科学辅导班》首位主讲科学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刘颖研究员,原文标题为“我不想让哪一个球摔破了”。

今年33岁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是令人艳羡的女科学家:29岁成为北大博导,今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国际研究学者;除了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还当起了小学生“生命科学课”主讲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一岁多的小宝宝茁壮成长;此外,还能跑马拉松、会做蛋糕裱花……她坦言:科研、家庭、上课、运动对我都很重要,我不想让哪一个球摔破了。

“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这条路,再辛苦也要坚持跑下去”。

刘颖回忆说,2002年,她报考南京大学,只填了生物这一个专业方向,而且“不服从调剂”。大学毕业后,她考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师从刘清华教授读博士。留学第一年不能一次性听懂英文授课,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花两三个小时来回听录音,直到听懂为止;刚进实验室时,她甚至不会做最基本的转化实验,周末实验室没有其他人,她就向隔壁实验室的师兄求助。性格好强的她并没有屈服。

她开始换个角度思考失败的意义:实验没成功不能说明没有收获。就像爱迪生尝试各种材料做灯丝一样,失败是试错的过程。

“如果能让孩子们多保持几年对科学的好奇心,也是好事”。刘颖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自豪。她喜欢讲课,给本科生上生物化学课,她会加入很多小故事。也许是看中她在课堂上的用心和亲和力,不久前,科学微信公号“知识分子”主编饶毅教授联系刘颖,请她来做小学生生命科学视频课程的主讲人。接到邀请,刘颖起初有很多顾虑。视频课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而她正处在中期考核阶段,10月份还要接受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国际评估。

“别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要让家人为我的工作买单?”每晚7点,刘颖从实验室赶回家中,她的孩子在等着她。刘颖的女儿刚刚一岁多,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工作日的每个晚上、周末双休日,她都会放下工作,进入母亲的角色。这么做的时候她也感到压力。周围的男同事们,工作日晚上很晚才下班,周末也在加班,自己的科研进度落下了怎么办?事业与家庭难以平衡,是很多女性都会面临的困境。

刘颖曾经并不担心,认为工作稳定后再要孩子,就能轻松兼顾两者。但孩子出生之后,时间和精力上的消耗依然会影响工作进度,刘颖曾一度为此纠结。

“我不只把运动当成爱好,它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刘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时,所在城市波士顿有着浓厚的跑步氛围。创办于1897年的波士顿马拉松,是全球首个城市马拉松比赛。她住在查尔斯河畔,每天从窗口眺望,都能看到沿河奔跑的人。

那时科研任务很重,能聊得来的朋友又不多,跑步渐渐成了她减压的方式。在波士顿参加半程马拉松后,刘颖明白了一件事:马拉松和科研很像,都有同样的心路历程。回国之后,她依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现在她每周都会坚持去五六次健身房。在平时紧张的科研节奏下,运动是她放松的好方法。

UUID: 9f3f4204-38c6-4c17-adcb-f9f68deb8c1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9-05_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纷纷报道:给小学生讲科学课的女科学家.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