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暗物质与恒星、行星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天文学家可以绘制暗物质分布图,把一个个星系视为由“发光”的普通物质点缀着的暗物质云团。借用暗物质,科学家还成功地解释了宇宙结构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然而,经过10多年的搜索,我们至今仍然没能直接探测到暗物质。我们被笼罩在暗物质的云团中,却不知宇宙的暗面究竟为何物。科学家早已确信,暗物质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普通物体或粒子。
目前,理论研究倾向于认为暗物质由一种新粒子构成,这种粒子与普通粒子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大量暗物质粒子会在宇宙空间中穿行,甚至能够穿透地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总有一些暗物质粒子会在我们身边留下踪迹。物理学家将晶体放置在低温探测器中,深埋于地下以便屏蔽掉普通粒子带来的噪声,静静等待探测器中的能量和闪光信号。这些信号将会暴露那些神秘的未知粒子的行踪,然而截至目前,研究人员仍然一无所获。
各项实验都没有得到结果,这使得暗物质所能够存在的参数区间越来越小。面对实验结果的荒原,理论物理学家假想了一些性质更加奇特的粒子,但这些粒子大部分都更难探测。在实验上,我们还可以尝试用粒子对撞机来制造暗物质,通过探测粒子的总能量是否呈现表观上的减少,来判断碰撞中是否有暗物质产生。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做了这项实验,但尚未发现暗物质的踪迹。
一些理论物理学家怀疑,也许暗物质根本就不存在,而是目前的引力理论,即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误导了我们。
目前,宇宙中85%的物质仍是人类未知的。更可怕的是,我们或许永远都解不开这个谜题。
尽管大多数暗物质探测装置都没有得到任何结果,但有两个实验却声称发现了暗物质。这两个与众不同的实验结果均有争议,很有可能是错的,但也值得我们仔细审视。
当前,人类对于暗物质的搜索,主要集中在一种最简单的候选粒子,即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这个“弱”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这种相互作用的强度非常微弱,另一方面也指这种粒子与普通物质之间只存在弱核力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自然扩展。即便不了解更多的细节,一个“弱”字所包含的信息也足以供物理学家计算出宇宙中有多少这种粒子。
寻找暗物质粒子,最强大的工具应该是新的粒子对撞机。未来三十年,物理学家计划建造一台能量是大型强子对撞机7倍的粒子对撞机,中国和欧洲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研究。如果只是简单地增大对撞机的规模的话,按照当前的货币计算,它将花费约250亿美元。如果这笔资金由多个国家共同承担,并且在几十年间陆续投入,那么这样的超级对撞机或许有可能建成,但它也是人类最后的王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