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农历九月,在公历10月的下旬才来到,那个时候秋天已经渐渐落下帷幕,“三秋”也进入了最后一个——“季秋”。于是人们赋予九月“穷秋”、“暮秋”、“杪秋”、“梢秋”、“晏秋”等小名,来拉开秋天的告别式。
九月“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当年大才子王勃在农历九月的一天登上了江南名楼滕王阁,发现景色真是太美了,于是随手写出了如今语文课本上长长的《滕王阁序》,来赞颂秋日江岸的绝美景象——“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九月的秋天是“凉秋”,蟋蟀在堂,鸿雁来宾,“却道天凉好个秋”;也是“残秋”,草木凋零,风雨凄凄,“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霜秋”,深秋渐寒,月寒霜白,“霜叶红于二月花”。
虽然一提到九月的秋天,就让人觉得有点萧瑟,但江南的九月,还算是热闹,因为那儿有“黄雀雨”、“鲤鱼风”,这主要是跟九月黄雀迁徙、鲤鱼肥美的征候有关系。不管哪个季节,人们总少不了郊游看风景这个娱乐环节。农历九月踏秋的日子,就定在九月九这天。农历九月九,也叫“重九”,是因为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两九相重,日月并阳,所以是“重阳”。
从古代开始,重阳节就有很多应时应景的节日习俗:采茱萸,古人有个习惯,就是在重阳节这天采茱萸,缝进香囊中系在臂上或者直接插在头发里,相约去郊外登高望远。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习惯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也叫作“辟邪翁”。唐代诗人王维还作过一首诗,专门描写农历九月九的那些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饮菊花酒,除了茱萸,重阳节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角,那就是象征长寿的菊花。在九月,菊花盛放,秋光尽现,人们采制菊花酿成菊花酒,就等着在重阳节这天把酒言欢,赏菊赋诗。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为菊花盛放,所以九月也被人们称为“菊序”、“菊秋”。相传东晋陶渊明最爱菊花,所以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么美的诗句。吃重阳糕,重阳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没有固定做法,比较随意。
各地都把自己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叫做重阳糕。不过有些特别讲究的人家,做重阳糕要做九层,像座宝塔。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啃螃蟹,“菊花开,闻蟹来。”农历九月重阳前后,蟹正是肥美的时候,肉质鲜美,蟹黄肥美,很能让爱蟹人士感到满足——爽爽的天,爽爽地吃。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了重阳啃蟹的习俗。《红楼梦》里,薛宝钗就说过“长安涎口盼重阳”,流着口水盼重阳节,其实就是馋大闸蟹了。
今年重阳节是10月28号,刚好星期六,到时候记得带上大闸蟹回家看望一下父母老人,让他们多多感受一下深秋时节里比秋裤还温暖的亲情。最后教你一句重阳节俗语,跟我念一遍: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