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篇研究姓氏的文章揭示意大利学术界裙带关系严重的现象,给当地学术圈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
之后该文章的研究者继续在意大利、法国和美国收集科学界任职者的名单,并对地区和研究领域进行了细分,结果显示,意大利裙带关系依然存在,但出现下降趋势(可能与2011年施行的反裙带关系任命法有关);美国的学术人员较为多样化,且亚洲姓氏在数理专业集中;STEM专业(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的女性比例依然较低。
2008年10月,意大利人路易吉·弗拉第(Luigi Frati)成为罗马大学(Sapienza University)的校长。在此之前,他担任医学院任院长达16年。
在医学院任职期间,他的三位家属都相继成为了医学院的教授——妻子原是一位高中教师,被任命去讲医学史;女儿没有接受过任何医学教育却成为法医教授;儿子是心脏病学专业没毛病,年仅31岁就成为副教授,6年后转正,这在学术生涯异常漫长的意大利非常罕见。当时,意大利黄金时段播出的调查性新闻节目Report曝光此事,舆论一片哗然。
成为众矢之的的弗拉第否认任人唯亲(nepotism),并一再用儿子的论文成果试图解释。问题是,儿子这关过了,老婆闺女跨行当教授无法令人信服。
这样的事件在意大利究竟个案还是普遍现象,真是有得一说。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研究意大利学术任人唯亲现象的经济学教授罗特托·佩罗蒂(Roberto Perotti)确认了弗拉第一案调查的准确性,但他担心这项报道急于揭发一件个案会给观众带来误导——让大家误以为这只是媒体用来博人眼球的特例,而并非普遍的现象。
类似现象在意大利大学相当普遍,最坏的情况尤其出现在医学院和南部的高校。
2011年,Stefano Allesina与Jacopo Grilli两位研究者对意大利学术系统全职教授的姓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非常可观,其中巴里大学的商科和经济学的大部分高级职位给了五大姓氏;另一所大学几乎一半的教授由同姓氏的人在同一部门任职。有人就问了,姓氏相同就代表一定有血缘关系吗?那也不一定,但从统计角度看,要出现如此集中的姓氏分布的概率大约只有百万分之一。
姓氏研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在彻查各大研究机构的同时重新修订约束法案。新立法规定不得利用位高权重的优势雇佣自己的亲属连升四级至以上。然而,一些人依然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像弗拉第这么简单粗暴地把一家人都往同一机构安插的人确实有所减少,可间接让朋友熟人助力呢?换别人的研究所隔空操作呢?这倒是要考验考验研究者下一步的算法了。
姓氏对于社会流动性与种族迁移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在生物学上,同姓氏某种程度代表着一定的遗传关系;在社会学中,种姓也常常影响着人们的社会阶层和事业分布。而本文所提及的研究,用姓氏分析意大利学术圈“熟人内推”的就业机制又正中其下怀:意大利人偏爱在故乡就职,又喜欢在熟悉的领域(comfort zone)里解决温饱。
而今年7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数据显示,意大利的新法案实施后,受裙带关系影响的人员调度已经有所减少。不过,研究者Jacopo Grilli并不能确定反任人唯亲政策的颁布就是影响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有一部分年长的人退休,例如,父亲离职,儿子依然在位,自然会降低相同单位姓氏相同的概率。
”Grilli博士分析:“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学术研究者数量在2011年至2017年之间的整体下降……”
此次研究不仅局限于意大利,还收集了在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和美国重点研究所的学者名单和背景(出生地、性别、研究领域、科研排名等)。姓氏分析也进一步考虑了婚前姓氏和移民姓氏,并按照地区和领域分类观察。研究发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在意大利还继续存在,虽然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同时,与喜欢在故乡就职的意大利人不同,美国学术圈的人则喜欢四处游历,研究者的分布也与其出生地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男女比例依然不平衡,女生少男生多是普遍的现实。另外,与移民国家高度多样化的特征一致,美国移民科学家的队伍也在日益壮大,而且有着自己的特点。例如,亚裔科学家在数理专业里大展身手,而史密斯姓氏的人多数去研究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