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军全面侵华、国难当头、民族危急之际,大批的学子纷纷投笔从戎,用他们的青春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维护了民族的独立。抗战胜利后,很多战时服役的大学生赴美留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响应召唤,与理、工、农、医学科的学生一起回到祖国参加战后新中国重建事业。
也许,他们的名字不如很多自然科学家那么响亮,他们所做出的成绩不像自然科学技术成果那样显著,他们甚至因为坎坷的经历遭遇不公的命运,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值得铭记。
科学史研究者程宏一直在寻找这批特殊的海归抗战老兵,他们的行迹大多湮没无闻。在本文中,他特别记录了巫宁坤、严忠铎两位老兵的故事。同时,我们刊登了严忠铎之子严俊为父亲申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的经历,为这段不凡而深沉的历史留存一段珍贵的记录。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在望,国民政府为了战后重建国家,在号召知识青年参军的同时,也废止了因抗战而限制留学的政策,举行了公开考试选拔留学生赴美留学,或由国民政府部门选拔派工程技术人员赴美考察培训进修。当时,那些战时服役的大学生翻译官中的一些人考取了留学生资格,通过公费(包括庚款、国民政府部委、地方政府资助)或自费(间接公费资助,给予平价外汇兑换指标)形式赴美留学。
他们留美后有的改换了原专业,多数学习英语文学。
1949年新中国政府向海外留学生发出了号召,邀请他们回国参加工业、农业、国防经济建设。1950年代在留学生归国大潮中,一些翻译官出身的留学生,也响应中国新政府的召唤,与理、工、农、医学科的学生一起回到祖国参加战后重建事业。
据我们征集编辑的《1950年代回国留美学者人名录》,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留美学者达1500人,哲学社会科学者比例约为四分之一,其中出身抗战老兵的至少有22人,其中有两位值得一说,一是巫宁坤,二是严忠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