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名字很中国,但不是中国的东西,是亚马逊河里的。上世纪70年代,亚洲人开始引进它作为食用螺。为什么偏养它?把它和中国的田螺放在一起你就明白了:一个成年福寿螺,顶三四个田螺那么大,壳薄肉多,产肉率高,又好养,喂点浮萍、白菜就行。但是,台湾农民很快就恶狠狠地把福寿螺改了个名字——“夭寿螺”。因为这玩意1980年刚到台湾,1982年就在台南成灾了。
福寿螺产卵不受水的限制,能爬到岸上产卵,很容易跨水塘扩散。几年后,大陆也开始有福寿螺入侵的报告了。
福寿螺的食量惊人,食谱也广,几乎到了“见青就吃”的地步。凭借这好胃口,福寿螺大量取食水生植物,把水稻拦腰咬断。但是人们没太在意这种苗头,养螺的人越来越多。90年代,人们开始发现福寿螺的口感并不好,肉硬,类似牛蹄筋,肉里还经常包着好多卵,卵壳嚼起来卡兹卡兹,如同沙子,要吐出来。一些养殖户认为,这样的螺市场前景不佳,放弃养殖。而清塘工作往往又不彻底,大量福寿螺因此进入了中国自然水体。
2006年,福寿螺在中国最大的负面新闻出现了。当时北京一家很火的川菜馆,推出一道菜:凉拌螺肉。本来用的是海螺,但是顾客反映海螺贵,而且大小不一。所以餐馆换成了福寿螺。按规定,螺肉要在沸水里煮20分钟,捞出晾凉。但福寿螺肉煮长了会硬,所以厨师只煮了3~5分钟。结果,160多人吃了这道菜后,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此事轰动全国,那家餐馆又要赔付顾客,又要接受卫生局处罚,最后损失了2300多万元。
这两天网上很多人受到了过度惊吓,以为“吃福寿螺”等于“会死”。其实讲真,只要彻底做熟,福寿螺是可以吃的。吃过的人也不必过于紧张,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今往后学会辨认福寿螺,吃不吃由你自己决定。但是呢,我还是不建议吃,除了有风险,主要是因为它难吃,有田螺谁吃它啊。但是爱吃田螺的也别美,田螺也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只不过比起福寿螺,感染率要小很多,而且田螺一般没人凉拌,都是做熟了吃,所以基本不会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