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之外又是什么?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尽管不能全然悉知,但我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获取了答案。但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人,这一切都是未知。在农业劳作与战争之余,一些人开始思考这些看似与生活毫不相关的问题。
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被称为“科学之祖”的泰勒斯预测过日食、估算过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对于我们的星球,他也提出过设想:我们生活在一块大陆上,而大陆漂浮在水上。
几百年后,在地球的另一侧,西汉思想家刘安也提出过“天圆地方”的猜想。事实上,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内,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哲学家做了大量研究,也提出过无数个关于地球的猜想,这些猜想让人类距离真相越来越近。直至麦哲伦的船队返回西班牙,人类最终明确了地球的形状。
古印度人想象中的地球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好奇心驱使人类逐渐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而在今天,好奇心依旧是现代职场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好奇心能使大脑更好地记住新信息,也能帮助员工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2016年,默克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好奇心调查研究,为我们破解好奇心的密码。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好奇心究竟应该如何定量测量?对此,一个合理的考量是将其划分为可以被测量的单元。为此,默克与乔治梅森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杂志的联合编辑Todd Kashdan博士进行合作,将好奇心分为了以下四种定义的可测量维度:好奇、创造力、开放性和痛苦耐受力。
这样的架构成为默克探索好奇心独特方法的基础。
2015-2016年,默克对来自中国、德国和美国的共3000余名员工和雇主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在线调查。在调查中,参与者回答了有关其职场好奇心四个维度的问题,同时雇主也回答了他们的公司在每个维度对员工好奇心的支持程度。数据的权重按年龄、教育背景、地点及其他变量进行区分,使其能够合适地代表更广泛的人群。
通过STATA等专业统计软件包的分析,研究团队生成了一份面向不同国家、职位、行业领域的《2016年好奇心状态报告》。
在最受关注的中、美、德三国员工的好奇心数据对比中,中国员工的总体好奇心指数稍稍落后于德国排名第二,而中国雇主的好奇心指数位居第一。其中,中国员工及雇主的好奇程度最高,而中国员工的痛苦耐受力明显低于其他两国。
当我们分别来看每个国家时,中国的高好奇心指数得分者倾向于认为自己具有协作性、以细节为导向以及精力充沛。在德国,人们认为自己有组织性、协作精神且精力充沛。在美国,员工认定自己以细节为导向、有组织性和精力充沛。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好奇心指数得分似乎与参与者在公司里的职位相关。领导者角色的员工,例如经理或者更高职位,拥有更高的好奇心指数;而那些入门水平、行政或者文职人员的好奇心指数最低。
你是否也在平时的工作中拥有好奇心?如何通过各个维度提升自己的好奇心?除了这项研究,默克还设计了一款所有人均可参与的交互式在线程序“Curious Elements”。通过自我测试,用户可以得知自己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随后,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针对好奇、创造力、开放性和痛苦耐受力这四个维度,开展个性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