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四川的山间,也许你能听到清脆的“滴滴滴”,依次降调并且三声“滴”为一组。这声音通常来自茂密的植被中,往往只闻其声,而很难一睹发出这清脆声音的“主人”。如果你也曾听过这样的声音,不用怀疑,你已经和今天的主角——小鳞胸鹪鹛打过交道了。
小鳞胸鹪鹛不仅鸣声独特,它的外形也非常有特点。跟其他雀形目鸟类相比,最大的不同,应该要算它那没有存在感的尾羽。
它短小的尾羽,每枚长约1 cm,总共才6枚,只相当于雀形目平均尾羽数的一半,平常基本是看不到的。小鳞胸鹪鹛的个头很小,从喙端到尾端,全长仅7.5~9 cm,而它的喙长约1.1 cm。也就是说,“掐嘴去尾”之后它的身体大小也就跟一枚鸡蛋差不多。实际上,其拉丁文种名pusilla,本意就是指“很小,非常小”。再加上它的雌雄羽色多为暗棕褐色,因此被观鸟爱好者们亲切而形象地称为“卤蛋”。
小鳞胸鹪鹛仅见于亚洲,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向南延伸至中南半岛,在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小巽它群岛也有分布,向西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进入印度北部的北阿钦德邦。它生活在常绿阔叶林中,偏好茂密而潮湿的林下环境,隐匿其中而难于观察。在繁殖季节,雄鸟会发出与体型很不相称的宏亮鸣叫,才提醒着人们这山中“卤蛋”的存在。小鳞胸鹪鹛主要以小型昆虫为食,也取食蜘蛛、蜗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
它们极少飞行,更爱在稠密灌丛或竹丛间的地面跳动着搜寻猎物。
小鳞胸鹪鹛的习性较为隐秘,人们对于它的了解并不多。目前知道它会用苔藓、植物纤维等在靠近溪流的岩壁或树枝间构筑直径约10 cm的球形巢,侧面开口。每窝产2~6枚卵,卵为纯白色,重量不足2g。繁殖的时间在各地多有不同,亚洲大陆分布区北部多在3~9月间,东南亚地区是11月至次年8月,在爪哇岛则是7月至次年5月。
除小鳞胸鹪鹛而外,鳞胸鹪鹛属还有三个成员,分别是台湾鳞胸鹪鹛、尼泊尔鹪鹛和鳞胸鹪鹛,在我国境内均有分布。台湾鳞胸鹪鹛仅见于台湾,是我国的特有鸟类;尼泊尔鹪鹛的分布局限于喜马拉雅山脉;鳞胸鹪鹛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国外则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各国,以及缅甸和越南。
当下次再听到小鳞胸鹪鹛那独特的鸣叫时,试试循着声音,从茂密而昏暗的背景中把它找出来吧,真正一睹这山中“卤蛋”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