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箭毒蛙,屏幕前的你一定不会陌生。即便没有亲眼目睹过它们的真容,也一定在书本上、电视里、网络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与之相关的资讯。印第安人用箭毒蛙体表的毒素抹在箭头上来毒杀猎物和敌人的故事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而我国的海关检验检疫截获箭毒蛙的新闻,也几乎每月都有。颜色鲜艳,而身藏剧毒?图片:Daniel / flickr。
事实上,箭毒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人工繁殖的箭毒蛙个体,非但可以完全无毒,而且在不少西方国家,它还是普遍而流行的两栖类宠物。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物种,就是箭毒蛙大家族的成员之一,草莓箭毒蛙。新闻配图中的箭毒蛙,并非红带箭毒蛙,而是我们今天的日历主角。图片:yakovlev.alexey / flickr。
草莓箭毒蛙(Oophaga pumilio)是两栖纲、无尾目、箭毒蛙科、食卵蛙属的一种。新闻标题中提到的主角“红带箭毒蛙”,便是它的同属近亲。和大多数的箭毒蛙一样,草莓箭毒蛙也是蛙类中迷你身材的种类,它的种名pumilio即是“小”的意思,其成体体长一般在2厘米上下。以垂花蝎尾蕉的花序作为比例尺,草莓箭毒蛙就显得很小啦。图片:Juan Carlos Vindas / flickr。
草莓箭毒蛙的雄性具有领地性,会以鸣叫声宣告自己的领土。单个雄蛙通常会有直径3米左右的领土范围,而繁殖季的雌蛙会就近选择雄蛙交配。雌蛙通常将卵产在积着雨水的落叶或者叶脉之上,单次产卵的数量在3~15枚之间,10天左右卵孵化成蝌蚪。产卵之前,先得找个好地方。图片:Luis Vargas Durán / flickr。
通常,大部分的蛙类都是产了卵就离开,做甩手父母让蝌蚪宝宝自生自灭。然而,多数箭毒蛙是负责任的好家长,比如草莓箭毒蛙就会守着自己的受精卵变成蝌蚪。多数情况下,雌蛙会将各个蝌蚪运送去新的水域并且持续照顾数周(一般是一个月的时间),直至蝌蚪变态上岸生活;这其中也有雄蛙照顾后代的情况。蝌蚪常以雌蛙的未受精卵为食,它们非常依赖成蛙的照顾。身上那位就是我的崽子啦。图片来源见水印。
草莓箭毒蛙的分布范围较广,IUCN将其定为无危;不过它们位列CITES附录Ⅱ名单之中,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等同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非法贩卖、运输、饲养都会触犯刑法。我国宠物市场上的草莓箭毒蛙,多是通过港台的渠道从国外偷渡走私进来的。喜欢也不一定要拥有,让这枚小生灵在野外自由生活吧。图片:Todd Pierson /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