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发农历月份档案文的时候,都要被大家嫌弃一次,说我们讲得太提前,还没到时间就发出来了。其实我是为你们好,尽早通知你们重要节日的具体时间,才能提前做准备。
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八月里露水降,雁南飞,月亮圆。按照“孟、仲、季”的排行方法,八月在中间,叫作“仲秋”、“中秋”、“正秋”、“秋半”。
八月和月亮有着深厚的渊源,从北宋开始,八月十五就被正式定为了“中秋节”,人们都会在这天跟家人聚在一起,赏月、拜月、观潮看桂花、玩灯吃月饼,团团圆圆,特别热闹。
在过去,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红枣、苹果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点上红烛,然后全家人一起拜祭月亮。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月神,中国的月神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奔月的嫦娥。除此之外,埃及也有月神叫孔斯;印度的月神是苏摩;中美洲的月神是阿兹特克。他们都是很有故事的大人物,我们杂志之前讲过,你可以读一读(详见2016年9月刊)。
关于赏月这事儿,我们普通人,就是仰起头看着月亮,然后感叹:“啊!今晚的月亮可真是又大又圆啊!”然而文化人的赏月感想可不是只有这一句,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喝酒对诗,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比如苏东坡在中秋节的时候开心地喝醉了,然后就写下了大家都会背诵的《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除了赏月拜月,在江南地区,更有中秋要去钱塘江观潮的风俗。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人特别喜欢观潮,潮水奔腾而至,弄潮者就在水面上“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
看完潮水,中秋这天晚上还有一项重要活动:月中寻桂。八月桂花遍地都是,所以八月也可以叫“桂月”和“桂秋”。李清照把桂花定为“花中第一流”。
“寻桂”和中秋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白居易在诗里写的就是中秋之夜: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就是在八月中举行。等到放榜的时候,桂花香飘万里,所以人们也把用来题名的金榜,叫作“桂榜”。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的必备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当时还只是一种点心而已。后来因为月饼圆圆的,于是人们就给它赋予了家人团圆,寄托思念的意思,配着圆圆的月亮,变成了中秋节的特定点心。
现在的月饼馅儿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传统点的有蛋黄、五仁、豆沙、枣泥、叉烧、凤梨的。前两年大家都在疯狂地吐槽五仁月饼,要求它“滚出月饼圈”,我——一个从小爱吃五仁月饼的人,实在不懂那些黑五仁月饼的是什么心态,替它感到委屈。
现在人们越来越会吃了,这些传统口味满足不了大家的胃口,于是不少商家推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口味,比如黑椒牛柳月饼、巧克力牛肉月饼、果冻月饼、梅菜扣肉月饼、韭菜鲜肉月饼、奶白豆腐月饼...小龙虾月饼。你有吃过或者见过什么搞怪的月饼吗?可以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它的外观、口感和味道。
今年中秋是10月4号,祝你能跟家人团聚,并且吃到想吃的月饼。
农历八月正值秋天,满满的都是丰收的喜悦。除了中秋节的吃食,各种蔬菜水果也都熟了。尤其是葡萄,古人形容八月吹在葡萄叶上的风是葡萄风,把八月豆子开花时下的雨叫做豆花雨。
《国风·豳风·七月》早有记载:“八月其获”、“八月断壶”、“八月剥枣”,说的就是八月蔬果都已成熟,于是人们把八月称为“获月”和“枣月”。在汉代,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祭祀土地神的“秋社都定在八月秋收后的某天进行。报答土地赐予的丰收,还是选在金秋八月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