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的中国名字当然不是指简单地音译,诸如“希拉里”、“奥巴马”,而是指按照中国的姓名习惯,使用中国原有的姓氏,以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一般不超过四个字的名字。
7月14日,致力于研究“中国与西方共同的东西”的美国汉学家狄百瑞(Willim Theodore de Bary)去世。“狄百瑞”基本符合一个中国姓名的要求,但是,这是一个中国名字,还是仅仅是姓的音译呢?从这本书的封面署名来看,“狄百瑞”似乎就是全名。
事实上,“狄百瑞”这个名字也很符合“外国人的中国名字”的最常见起名法:挑选与自己姓或名(或者姓名一起)中的音符合的字,按照中国姓氏习惯组成中国名字。许多中国人在起外文名时也会这么做:寻找与自己中文名有相近音的外文名。
但是,许多外国人的中国名字都让人感觉怪怪的,有一种“一看就是外国人的中国名字”之感。例如“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牟和谛(Costantino Moretti)”、“施坚雅(William Skinner)”、“武雅士(Arthur Wolf)”等,虽然都符合中国的姓名规范,但总是觉得和中国人名字不一样。
其实,并非所有的外国人中国名字都是这种风格。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外国人的中国名字。一、“老干部”派。看看这些名字:卫匡国、艾儒略、戴进贤、雷孝思、邓玉函、蒋友仁、龙华民、汤尚贤、冯秉正、王丰肃、郭居静、钱德明、瞿安德、徐日升、罗明坚、范礼安、鲁仲贤、魏继晋、严嘉禄、石可坚、吴君、王致诚、潘廷璋、安德义、贺清泰——这些名字是不是混迹于中国士大夫名字而毫无违和感?
二、“妖艳贱货”派。
与“老干部”派对应的当然就是那种“一看就是外国人的中国名字”的“妖艳”风格啦!
例如“骆思典(Stanley Rosen)”、“傅飞岚(Franciscus Verellen)”、“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牟和谛(Costantino Moretti)”、“施坚雅(William Skinner)”、“魏斐德(Frederic E. Jr. Wakeman)”、“孟捷慕(James Mann)”、“戴梅可(Michael Nylan)”这样的名字,就很容易让人感觉是“外国人的中国名字”了。
三、“路人甲”派。就像“绚丽至极归于平淡”,也有一些外国取了最大众的中国名字,不知是不是当他们对中国已经了解到如同自己的祖国一般,就不会再通过一个炫丽的名字来炫耀自己对中国的了解了。这些名字让人觉得太随意,以至于可以说是标标准准的“路人甲”。
除了传教士、汉学家之外,还有一类人往往拥有中国名字,那就是外国的在华官员,这自然是以驻华大使为代表。除了华裔的骆家辉(Gary Faye Locke),最著名的驻华大使可能就是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他于1946年7月19日 1949年8月2日任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
到目前为止,官方将Donald Trump译为“特朗普”,估计这也将是一直保持下去的译法。
但是“川普”在大陆语境中同时具有“四川普通话”的含义,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川普”则无这一文化含义。像“川普”这样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输出造成的鲜活生动的文化概念仍然不可能印在台湾人的心上。而且,毕竟“川普”有歧义,除了“特朗普”这个听起来又拗口又死板的官方译名以外,我们可以给Donald Trump起个什么有趣又正经的中文姓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