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身上有火焰的鳄鱼

作者: 嘉楠

发布日期: 2017-07-25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记录了中国沿海的各种生物,其中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包括鳄鱼等。书中虽有夸张之处,但仍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

大清是亡了,但留下的好东西可不能就这么被人遗忘,这里面珍宝当然少不了,但作为一个科普号就要给大家来介绍一本书。《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时代所限,书中记述时有夸张,但妙趣横生,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

《海错图》作为故宫所藏的一套“奇书”,本质上其实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图鉴。它的作者叫聂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画家兼生物爱好者。他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决定自己画一本。康熙年间,他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就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

经过几十年积累,聂璜最终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完成了《海错图》。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此书是如何进入紫禁城的呢?全书并没有进献给皇上的言语,可见聂璜没有打算把书上贡。之后,聂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此书也没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这部书才重现江湖:这一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

之后,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都很喜爱这部图谱。到了民国,由于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辗转中,全套四册书分了家。现在前三册《海错图》留在了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生物。《海错图》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其中的动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全部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聂璜的严谨精神,使这本书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而且每种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并配趣味“小赞”一首,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根据别人描述绘制,外形有很大失真,动物习性也明显夸张。而且全书深受传统的“化生说”影响,认为一种动物是由另一种不相关的动物变化而来,如认为蛤蜊是麻雀变成的。不过,今天的我们还是能从图文间,解读出当时这些海生物的生存、分布情况,以及古代中国人是与它们如何共处的。

《海错图》中的鼍。此图是根据一位在湖南见过鼍的人的描述画的,外形失真,但从文字中的分布地(长江中下游)、外型(长得像龙和穿山甲,仅1米多长)、习性(在岸边挖洞做巢,力大但不伤人)来看,应是扬子鳄。图中鼍正在吐雾——这也许是因为其栖息的湿地常有水汽,而被人臆想出的技能。

中国是鳄鱼的故乡之一,古人早就对它有记载。但到了清代,由于栖息地减少、气候变冷,鳄鱼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很少有人见到了。《海错图》的作者聂璜也是久闻鳄鱼大名,未见鳄鱼真身。虽说他久居的长江中下游有扬子鳄出没,但扬子鳄深居简出,聂璜并未亲眼见过。而且古代把扬子鳄叫“鼉”(音“驼”),另一种更大、更凶猛的鳄鱼才称为“鳄”——古人将鼉与鳄视为两种不同的动物。

俞伯谨说到:“康熙三十年,我表哥去安南做生意,我随同前往。正赶上安南国王给他父亲过生日,命各地进贡异兽。我们便去围观。有人进贡了犀牛,有人送来长尾猴,还有人进贡刚出生的小老虎13头。占城国(今越南南部)进贡了鳄鱼三条,每条长两丈(6米多),金黄色,身有甲,鳞上有金线三条。口方而阔,四足短而有爪,尾又长又扁。最奇异的是,眼上和腿旁有火焰生成,白底衬红,像画上去的一样!”

俞伯谨说完,给聂璜画了简图,聂璜又重新描绘,变成了《海错图》中的这幅画。聂璜最为惊异的,是鳄鱼竟然身带火焰。他说:“鳄鱼身有火焰,从未有书记载过,但俞伯谨是目击者,比书本更可信。龙是神物,所以人们画龙时会添上火焰。现在鳄鱼竟也带火,可知它是龙种。只不过是龙种中的恶种。”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幅画,除了嘴画得过短,还是挺接近真实鳄鱼的。“鳞上有金线三条”应指的是鳄鱼背上隆起的几排“鬣鳞”。体色“金黄色”也基本属实,因为鳄鱼本就有不少黄色鳞片。最大的问题就是身上的火焰,现实中鳄鱼没有类似构造,要么是俞伯谨的讲述添油加醋,要么或许是进贡者按照龙的样子特意画上去的,以增添鳄鱼的威武。

湾鳄是现存最大的鳄鱼,传说能长到七八米长,但目前确切记录的最大体长为6.17米,它能在海中生活,所以又名咸水鳄。从它6米的体长和“方而阔”的嘴推测,这只鳄鱼应该是湾鳄。湾鳄是现存最大的鳄鱼,在东南亚的鳄鱼中,只有它能达到6米长。而且,进贡鳄鱼的占城国国土临海,而湾鳄又是唯一适应海水生活的鳄,更平添了几份可信。

到了明清,气温已比唐朝冷了很多,而且人口大增,侵占了鳄的栖息地,湾鳄和马来鳄就退缩到更暖的东南亚了。但湾鳄也偶尔会漂流到中国海疆。比如清宣统元年(1909年),水师提督李准就在乘军舰巡视海南三亚时,遇到一条三四米长的湾鳄迎面游来,李准问同伴“那是什么?”同伴说“是鳄鱼!韩愈在潮州写文驱赶的就是它!”说话间,鳄鱼已游到船旁,试图沿垂下的梯子攀上船舷。李准赶忙两枪把它击毙。这是中国活体湾鳄的最后记录。

自那以后,中国人再不必担心被鳄鱼所吞了。

UUID: aeffcf76-9418-4cfe-8593-09476db5826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7-25_海错图:身上有火焰的鳄鱼.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