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知觉的说法,源自退休警察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在1966年做的一个实验。他把警用测谎仪安在龙血树属(Dracaena sp)植物的叶子上,并声称,在自己想要点燃这棵植物的时候,测谎仪画出的曲线变化了,于是认为植物能感知人的想法。他的说法受到了广泛拥戴,以后又有很多人做了实验,发现植物“极为敏感”。甚至可以感知到8000英里外的人的想法,或者知道身上的细菌被杀死。
1974年,霍络威兹(Kenneth A. Horowitz)等三名生物学家,用更为精确的技术重复了这个实验,结果发现植物对杀死生物并无反应。“植物有感情”的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测谎仪是通过测量皮肤的电阻来进行判断,因为人在紧张时会出汗,皮肤电阻会降低。但有“测谎”之名的测谎仪就能测量一切复杂的神经中枢的活动?
其实并非如此,这就好比,我们把坐在沙发上的人叫做coach potato,却不能反过来把potato(土豆)比作人。测谎仪画出的线条可能受很多原因的影响,巴克斯特引导他的相信者,把线条的变化理解为“植物有感情”,而“植物有感情”这种说法其实是非常含糊的。如果植物真的敏感到,可以对一个细菌的死产生反应,那么测谎仪上任何的变化,都可以解释成“它感觉到了什么东西”。为何有时测谎仪没有线条波动?
巴克斯特还为此提出了一个解释:遇到杀死植物的人,植物会吓得昏过去,所以有时植物表现得“冷漠无情”。植物确实会对外界的变化产生反应。实际上所有生物都能对外界产生反应。比如受到动物咬啮的植物,会产生一些化学物质,让自己变得“不美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植物有感情。植物没有神经,连最原始的神经中枢都没有,也就不可能有感情和感觉。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在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胁迫时,会被诱导产生防御性化合物,特别是蛋白质、脂质、和酚类代谢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这些改变会影响到昆虫的种群动态。番茄叶片当受到机械损伤或被昆虫取食时,植物体内会迅速产生蛋白酶抑制剂,在8小时或24小时内即可对取食受伤叶片的昆虫产生影响。其主要影响是,造成昆虫的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体重减轻。许多植物受伤或受到危害之后,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增加。
这被认为是创伤诱导的氧化反应,并产生有毒的醌类化合物或合成单元和双元酚,它们通常都是一些防御性化合物。顺带一提,植物没有感情,但是,说植物有血型,不能算错。ABO血型系统,其本质是红细胞表面不同形式的抗原,和血清中不同形式的抗体,比如A型血,红细胞表面是A抗原,血清里是B抗体。植物中含有的凝集素(Lectins),会对特定种类的红细胞的抗原产生反应,表现得就像植物有血型一样。
实际上,提取自植物的凝集素,可以用来检验特定的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