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五官在退化吗?

作者: 杨阳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17-07-11

文章讨论了人体五官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退化现象,包括牙齿的减少、嗅觉的减弱、近视眼的普遍以及听觉的退化。这些变化与现代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科技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们相信人体是进化的结果,从眼、耳、口、鼻等五官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朝着完美进化的。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五官在进化的过程中,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随着现代食品加工越来越精细,我们牙齿的用处越来越小;随着人类生存条件越来越舒适,我们不再需要像动物那样依靠嗅觉预防危险;随着书籍、电脑、电视的普及,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带上了眼镜;我们在享受MP3等电子产品所带来的愉悦时,也付出了听力退化的代价。

饮食习惯使人类牙齿退化。尽管人类千方百计地去保护牙齿,但是,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一部牙齿的退化史。专家认为:我们祖先的牙齿比我们的强大得多,而且相对更不容易出现龋齿。饮食习惯的改变,特别是吃肉的习惯,使得现代人嘴的尺寸变得更小了,这就决定了牙齿结构的重塑。而为了适应嘴巴尺寸的缩小,我们的颌部逐渐缩短,牙齿特别是犬齿也逐渐缩小。因此,比起远古人,我们的咬肌缩小,面部后缩,下颚变小。

研究证明,人类的牙齿比起过去,的确是越来越少了。而这种减少,主要就表现在智齿的数量上。美国人类学家证明,在1万年前,每个人都长有4颗智齿,也就是说排除多生牙的现象,每个人都有32颗牙齿。而在人类的漫长进化、发展过程中,智齿生长变得不固定了。有人得出结论,大概1000年前,长智齿的概率是81%,而现代人群生长智齿的可能性已经只有36%了,并且在长智齿的人群中,很多人已经无法完整地长出4颗智齿了。

这就意味着,比起过去,人类的确少了1到4颗牙齿。

现代社会,牙齿不再承受巨大的压力,那些坚硬的食物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被切碎、软化。像我们平时吃小核桃、夏威夷果这样一些坚果时,就可以用胡桃夹子和专门的工具。相比过去,现代人也更喜欢吃柔软、易于咀嚼的食物,造成咀嚼量下降,远古人坚不可摧的牙齿,在现代社会派不上用场了。智齿以前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磨碎坚硬的食物,而现在它们似乎是专门用来长蛀牙的。

除此之外,在人类文明发展早期,人类的食物加工方式相对粗糙,摄入较多高纤维食物,相对而言,我们祖先所吃的含糖食物较少,对于加工精细的碳水化合物、已经加工过的蔗糖摄入较少。现代人对蔗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更多摄入,让这些更容易在酸性环境中生存的致龋细菌在口腔中最终“定植”下来,逐渐成为一方独大的优势细菌。相比我们的祖先,现代人在享受更多甜蜜滋味的同时,也越来越饱受蛀牙的长期困扰。

嗅觉是人类最古老的感觉,它在人类进化发展和人类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原始时代人类在狩猎时,有时要从下风处接近所要猎取的动物。这是人类为了猎取比自己嗅觉更为敏锐的动物,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依靠嗅觉来识别食物是否适用于食用。科学家发现,人类拥有超过1000个气味受体基因,但是其中许多不发挥功用,就好像从未被打开过的灯的开关。

科学家认为这些嗅觉受体功能的丢失,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分化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为开始直立行走的人类不需要用鼻子在地上寻找食物的气味,其他感官就可以完成绝大多数功能。嗅觉其实一直在退化,这是因为气味在空间中是下沉的,也就是说越是贴近地面的位置,气味就越是强烈。而人类的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使得视觉更加发达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的嗅觉的退化。

同时,与嗅觉发达的动物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鼻子比这些动物要小很多,这也许就是人类自身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近视眼是人类独有的“专利”。近视眼是人类才有的专利,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只有人要看近处,而且在社会发展中,看近物、精细物质的概率越来越多,戴近视眼镜也就成了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专利。

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而遗传性因素却占了将近40%,且在诸多因素中占的比例也呈现增大的趋势。草原上的人,近视的很少;而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更是没有近视这一说。现在,在幼儿园随处可见几岁的孩子鼻梁上顶着一副偌大的眼镜,看见确实令人忧心,也难免有人会联想到许多年后人类是否也会进化成近视眼动物。

人的耳朵也在退化。有人推测,耳朵和听觉是生物居住在黑暗环境中的产物。

人类的听力往往不如绝大多数动物,越是在漆黑的环境里生存的动物,听力越是发达,比如深水中的鱼类、夜行性鸟类,而白天生存的野兽类,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也有了先进的听觉系统。人类作为智慧型进化的种群,逐渐不再使用听觉作为生存的依据,所以慢慢退化了。对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来说,它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耳朵,就像卫星捕捉信号一样。但是对于人类,我们的耳朵却已经丧失了这部分的功能。

我们的耳朵不能转动,在辨别声音方向以及收集声波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动物。科学家推测,人类在很远古的时候一定经常活动自己的耳朵,人们可以通过摆动耳朵察觉到一些危险的声音,以便及时躲藏起来。能牵动耳朵的这块肌肉是人们早期用来探听声源的“雷达”,如今虽然功能丧失了,但人们依然保留着它。

听觉如此重要,上帝在打造人类时做了两只耳朵,以保证一侧听力受损后另外一侧听力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将听力传导通路打造得特殊精细,却将供给耳蜗血液的血管打造成没有侧枝循环的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阻塞,不能由其他动脉的供血加以代偿,导致内耳代谢障碍供血不够,从而使听力出现不可挽回的下降。人类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愉悦之时,也付出了听力退化的代价。美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两成青少年听MP3后有不同程度的耳鸣。

听力学家指出,耳鸣是听觉受损的警报。听力一旦受损就不能复原。一般人的听觉神经在50多岁才逐渐退化,若MP3的音量长期过大,听力就有可能在30岁退化。

UUID: b0ad1432-652f-4b75-bc78-027a1a3c4bd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百科知识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7-11_我们的五官在退化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