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苏尔收复后,伊拉克能够迎来和平吗?
伊拉克军方6月21日说,伊拉克反恐部队当天在摩苏尔老城区推进至努里清真寺约50米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炸毁了努里清真寺和该清真寺的宣礼塔。努里清真寺是摩苏尔市地标性建筑。6月22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在每周内阁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炸毁摩苏尔努里清真寺及其宣礼塔,宣告了其末日的到来。
“伊拉克政府将重建努里清真寺、尼姆鲁德古城和哈特拉古城等古代文化遗址。”阿巴迪说,“‘伊斯兰国’炸毁清真寺的行为等同于正式宣告战败”,摩苏尔“在几天内即可全面解放”。
那么,摩苏尔是怎样一座城市?“伊斯兰国”组织为何在此盘踞?摩苏尔收复战胜利后伊拉克就会迎来真正的和平吗?
摩苏尔又叫“哈德巴”,是当今伊拉克尼尼微省的首府,这里曾是伊拉克北部地区炼油工业的重镇,但目前却在战火中经受煎熬。
翻阅世界古代文明史的书籍就可以知道,早在公元前2500左右,摩苏尔与古代亚述文明的著名城市尼尼微隔河相望,这一地区的文明积淀十分深厚。大约在公元前850年左右,亚述国王阿舒那西尔帕二世将距离摩苏尔30公里的尼姆鲁(圣经中叫做卡拉)的地方作为首都;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亚述王森纳彻里布将尼尼微定为亚述的新首都,在这里大兴土木,其重要性堪比当时的巴比伦。之后这里经过战火的洗礼,众多文明古迹被付之一炬。
数世纪以来,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库曼人、库尔德人相继在摩苏尔这一地区活跃,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穆斯林和叶齐德派信仰者在这里相遇并共同生活。在经历了波斯帝国统治和亚历山大帝国统治之后,这里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在公元2世纪左右,基督教开始在摩苏尔地区传播。到了6世纪左右,尼尼微成为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一个主教区。
637年,摩苏尔被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征服,之后逐渐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城市,但仍保留着规模较大的基督教徒社区。8世纪,摩苏尔成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美索不达米亚行省首府。到了阿拔斯王朝时期,摩苏尔是沟通印度、波斯与地中海的交通枢纽之一,经过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
13世纪,摩苏尔被旭烈兀领导的蒙古军队征服,一度遭到摧毁。之后,摩苏尔又被波斯萨法维王朝征服。几十年后,奥斯曼帝国的征服者苏莱曼大帝又从萨法维王朝手中夺取了摩苏尔,把它作为防御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战略屏障。后来,由于奥斯曼帝国在该地区统治力量的衰落和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基督教在摩苏尔地区进一步传播,西式学校、医疗机构、印刷机构和孤儿院得以广泛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穆斯林在该地区的主体地位。
到了近代,随着《赛克斯—皮科协定》的签订,昔日鼎盛的奥斯曼帝国开始解体,摩苏尔地区被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之后,由于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土耳其与英国就摩苏尔归属问题产生分歧,经过一番谈判,土耳其让步,摩苏尔地区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伊拉克尼尼微省的首府。1927年,伊拉克的第一口油井在基尔库克投产,近邻的摩苏尔因此借助石油经济日趋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起云涌的民族民主运动瓦解了英法等国在中东地区的委任统治,摩苏尔地区成为了阿拉伯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库曼人、犹太人的“自由之国”。这里像一个各种文明的熔炉,成为了能够容纳各种宗教和民族的地方。
历史车轮滚滚前进,复兴社会党执政时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和阿拉伯化政策引起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派的不满,摩苏尔地区附件的库尔德人和什叶派人士的反抗此起彼伏。
而在海湾战争爆发后,美、英、法三国曾在伊拉克北部设立“禁飞区”,位于“禁飞区”内的摩苏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英轰炸伊拉克的重要目标之一。虽然在历史上饱受战火侵扰,但总体而言摩苏尔还算得上是不同种族、宗教和文化融合的地区。
但自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占领摩苏尔之后,对于异教徒的“零容忍”政策,让这里的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重,暴力驱逐城内生活的基督教徒、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以及雅兹迪人,打破了摩苏尔这一地区的安宁。
2014年6月10日,“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攻陷摩苏尔后,在两天内有50万摩苏尔居民逐渐逃离这一地区。
6月29日,“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自封为“哈里发”,宣布建立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声称拥有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主权。“伊斯兰国”占据摩苏尔后,把这座城市打造成该组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指挥中枢。虽然“伊斯兰国”宣称叙利亚北部城市拉卡为其“首都”,但它的部分高级官员都驻扎在摩苏尔,很多重要决定都是在摩苏尔做出,可以说是“伊斯兰国”的实际“首都”。
“伊斯兰国”曾在摩苏尔发布一项针对基督教徒的声明,要求他们或改信伊斯兰教,或者限期离开“伊斯兰国”控制区,否则将被处死。随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基督教徒的住所标记“收归国有”的记号,并强行拆除基督教堂的十字架、圣徒陵墓、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和烧毁《圣经》。多数基督教家庭被迫逃往其他地区。“伊斯兰国”还大肆绑架和暗杀什叶派,烧毁多间什叶派清真寺。
另外,“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北部盘踞时间较长,对非逊尼派的信徒和少数族群从不放过,如沙巴克教派信徒、雅兹迪人、库尔德人、土库曼人等少数族裔和宗教少数派的生存状况都受到影响。
最后,在清洗所谓的“异教徒”的过程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还在这里犯下了诸多罪行,多次对当地的历史古迹进行破坏,这种行为令人发指,可以说堪比塔利班当年的“炸毁巴米扬大佛”的罪行。对于这座千年古城,这样的破坏行动是毁灭性的。
自摩苏尔被“伊斯兰国”占据以来,伊拉克政府军和地方部队多次努力试图收复这座城市,与“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进行了激烈战斗,逐渐控制了摩苏尔附近一些战略要地,切断了摩苏尔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最终收复摩苏尔创造了条件。
为争取毕其功于一役,伊拉克政府从2016年年初就开始准备,向摩苏尔周围地区集结了大量部队,包括政府军、库尔德自治区安全部队和民兵部队,对摩苏尔形成包围之势,同时在这些地区部署各种重型攻击装备。为减少平民伤亡,伊拉克政府通过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和散发传单等途径,呼吁当地居民尽快撤离。从2016年4月开始,已经有大量居民撤出摩苏尔。
另外,国际联军还对摩苏尔的“伊斯兰国”阵地频繁进行空袭和轰炸,尽量为地面进攻扫清障碍。2016年10月17日凌晨,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收复摩苏尔战役正式开始。大批平民从摩苏尔交战区撤离。
据报道,目前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收复战役将进入最后阶段。5月27日,伊拉克联合部队已经宣布从西北侧开辟新战线,分三路向西南方向推进,继续收缩对摩苏尔老城区的包围圈,先后收复了塔姆兹、拉法伊等区域。
伊拉克总理媒体办公室发言人再次强调,现在摩苏尔城区未收复部分已不足10%,短期内伊军作战将会取得胜利,而胜利的最终标志是收复摩苏尔西岸的努里清真寺(努里清真寺坐落于摩苏尔西岸老城区中心,历史悠久,是伊拉克著名的遗迹古址;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领导人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在努里清真寺宣布“建国”,其象征意义十分重要)。
另外,伊拉克联合军事行动发言人还表示收复努里清真寺将会是极端组织完结的信号。
虽然极端组织依旧负隅顽抗,与伊拉克联合军队在摩苏尔开展所谓的“巷战”,做最后的抵抗,但显然并不能持久。伊拉克政府军已经夺回摩苏尔的绝大部分城区。“伊斯兰国”少量残余武装分子继续在摩苏尔西城很小一片区域内继续负隅顽抗。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一名发言人在6月1日提到:盘踞在那里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估计不到1000人。因此,这场从去年就已经发起的摩苏尔之战似乎就快迎来胜利曙光。
在这一过程中,极端组织对摩苏尔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平民在这里难以得到基本的生命保障和生存条件的供给。联合国驻伊拉克人道事务协调员丽丝·格兰德5月30日说,自摩苏尔战役打响以来,已经有76万平民逃离这个城市,到目前为止,只有大约15万人返回家园,而60多万人依然流离失所。
另据世界环卫组织的报告显示,随着极端组织的肆虐和摩苏尔战役的进行,已有附近地区约150万居民受到影响,大约有270万人需要基本的卫生条件来保证健康。这一地区的卫生状况也较为堪忧。随着战争进行,在未来数天内,还将有更多平民逃离战场,而他们的居所也很难在战火中幸存。安置这些难民的工作将是对伊拉克政府的考验。
未来的摩苏尔将何去何从?极端组织在这里的“老巢”被端就真的天下太平了吗?答案依旧是否定的。
首先,对于摩苏尔来说也好,还是对于整个伊拉克北部地区来说,处理人道主义危机将考验伊拉克政府的执政能力。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未来短时间内如果被彻底打败,其留下的后遗症有很多:如近百万人流离失所的问题,食品、药品的短缺,卫生状况的恶劣;极端组组的残留人员还有可能“化整为零”,继续制造恐怖事件,袭击政府军和平民。
其次,面对这一地区复杂的族裔关系和盘根错节的宗教派系,库尔德人在北部的独立运动将继续影响该地区的稳定,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权力之争将在舞台上继续,少数族裔如雅兹迪人、土库曼人的地位问题也可能影响整个地区稳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战乱中的伊拉克即使解决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真的就能迎来和平吗?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