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对“吃货”而言可能就只是一个去了肉的空壳,其实,它们和人类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
史前时代,人们就已经将贝壳串起来作为装饰品戴在身上了;几千年前,贝壳在许多地区被当作货币,用于交换货物;而到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时代,贝壳开始成为珍贵的收藏品,顺着欧洲收集生物标本的热潮,精美稀少的贝壳也成为了欧洲上流人士狂热追逐的目标,我们今天的主角绮蛳螺Epitonium scalare便是当时热度最高的贝壳之一,也是价格最昂贵的贝壳之一。
绮蛳螺又名梯螺,隶属于海蛳螺科Epitoniidae,它们的外形和螺旋楼梯相似。该科种类英文名统称wentletrap(旋梯螺),来自于中世纪荷兰语wendeltrappe,指的就是螺旋楼梯。由于高昂的价格,绮蛳螺被称为precious wentletrap(珍贵的旋梯螺)。绮蛳螺的种名scalare来自拉丁语scalae,也是楼梯或者阶梯的意思。
绮蛳螺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温暖海域,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它们生活在水深超过20米的潮下带,喜欢细沙质底。作为一种肉食性软体动物,它们有钩状的长齿舌,可以“远距离”刮取食物。同科的亲属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外寄生在海葵或珊瑚上,并以寄主为食,如草黄海蛳螺Epidendrium billeeanum就喜欢外寄生在陀螺珊瑚上,并以珊瑚虫为食。
海蛳螺科的种类都属于小型贝类,大小在0.6~11.7cm之间,绮蛳螺在其中算是大个头了,其成体壳长最大能达到7.2cm,这个长度比海蛳螺属Epitonium的其他种类要大得多,大个头属性也让它比近亲们显眼许多。具有光泽的、洁白或带有淡棕色的壳也为绮蛳螺加分不少。但真正让绮蛳螺脱颖而出的,还是它精致而独特的螺层结构,这与它特殊的生长方式有关。
螺层的生长过程就像在走一条从山顶盘绕而下的盘山公路,各螺层之间是完全游离没有缝合线的;各螺层的表面有10~11条发达的片状生长肋,除了是生长的印记,肋也是各螺层的连接桥梁,游离的螺层通过延伸的肋连接起来,就像庙里的塔香。靠这个特点就能一眼认出来绮蛳螺了。说到绮蛳螺,就必须讲两位博物学家。
其中一位是杰出的热带博物学家、植物学家格奥尔格·艾伯赫·郎弗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他供职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属东印度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工作地点主要在印尼东部安汶岛附近的岛屿上。他的工作是收集并制作植物标本,收集、记录和描述各种热带海洋生物也是郎弗安斯的重要工作。
1701年,他完成了大作D'Amboinsche Rariteitkamer,这部手稿是第一本关于热带动物分类的科学著作,共记录了安汶岛上565种蟹类、贝类、矿石,仅贝类就多达339种,其中有157种是第一次记录,绮蛳螺就是其中的一员。另一个和绮蛳螺有关的人是我们很熟悉的——林奈。
在求学时,为了获得基立恩(Kilian Stobaeus)教授的奖学金资助,林奈去听了他的贝壳讲座,希望引起教授的注意。没想到讲座激发了林奈的贝壳收集兴趣,从此入坑开始收藏贝壳(大多数来自别人的赠送)。1758年,林奈出版他第十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时,将动物命名也纳入了二名法体系,包括700多种贝类,绮蛳螺终于获得了最早的学名Turbo scalaris。
前面说到绮蛳螺物以稀为贵,多贵呢?在当时的欧洲,一个绮蛳螺标本的价格比红宝石和钻石都贵,就算是用黄金制作的绮蛳螺镶钻饰品也都不够换一个绮蛳螺。1750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弗兰茨一世曾用4000荷兰盾买下一个绮蛳螺的标本。你没看错,4000块金币换一枚贝壳!尔后的几十年间,绮蛳螺标本数量虽有增加,但都是以个位数为单位增加的。
即使在现代,绮蛳螺也是饰品创意的来源,但这放在18世纪,可能也不及绮蛳螺标本值钱。在市场需求的驱使下,一些手艺精湛的中国艺人用米糊捏出了许多逼真的绮蛳螺仿制品以假乱真;有些不明真相的欧洲收藏家在清洗自己的贝壳收藏品时,发现自己的绮蛳螺居然溶在水里了。随后,清洗成为检验绮蛳螺真伪的重要方式,所以现在少数幸存下来的绮蛳螺赝品倒是变成了价值高昂的稀罕物。
后来,随着拖网捕捞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足迹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进入20世纪后,绮蛳螺标本的捕获数量就逐渐增加了。尤其是在菲律宾大量被发现之后,其价格大幅缩水,普通人终于买得起绮蛳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