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机器人的概念产生、技术发展和产业形成的历史过程,至少给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一是“robot”一词的出现和被广泛使用,反映了技术创新中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伦理准则。机器人因为代替人工作而出现,机器人因为要代替人给人们带来恐惧与不安,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人们重视技术创新的伦理问题。
机器人常常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一方面,机器人是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机器人技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还催生了可从事修理、运输、清洗、救援、监护等工作的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突破口。
机器人及其概念的诞生和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类希望能制造出像人一样的机器代替自己工作却有几千年的历史。制造出像人一样的机器既是世界各国文明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对自身世界的探索。
机器人技术日新月异,经历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革命性的突破。从第一台公认的机器人问世到现代机器人,从技术形态上看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主要是在人的控制下完成自主运动;第二代是具备感觉的机器人,能根据传感器获得信息,调整状态完成某项操作;第三代是智能机器人,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器等来获取环境信息并自主进行决策完成预定复杂运动。
机器人产业与机器人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机器人产业的形成除了具有机器人技术系统之外,还需要机器人的制造系统,即具有专门生产机器人的整机、主机元件和配套设备的厂家。因此,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关键在于机器人的制造和机器人的使用结合的紧密程度。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机器人技术研究,80年代初一些学术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并实施国家“863计划”。90年代,国产机器人的商品化基本实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点焊、弧焊、装配等产品相继问世。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得到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