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制造出像乌龟一样,穿梭在水面与陆地上的机器人吗?答案是,很难。乌龟作为一种爬行动物,虽然看起来笨拙、迟缓、还畏手畏脚的,但是人家毕竟不怕水、能越障、游起泳来稳稳当当,还自带一个安装设备的平台。和它们比起来,现有的机器人都是辣鸡。不过就在最近,一群科学家有了新想法:我造不出一个乌龟,我还不能直接利用乌龟吗?
在两周多的时间里,韩国先进科技研究所(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AIST)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一盏红色LED旁边喂食一直巴西龟。乌龟意识到,“等红灯亮了人类就给本王送饭来了。”随后,他们拿出了法宝——一套为乌龟特制的虚拟现实(VR)眼镜——嗯,就是一圈红色LED以及对应的龟食投喂装置。
为了吃,这只巴西龟似乎并不在乎他的虚拟现实眼镜用户体验有多糟糕。它乖乖地向着亮灯的方向游了过去……于是,通过适时地让不同的LED亮起,人类成功的让这只乌龟便按照他们的意愿行动了!走了一趟下来,巴西龟酒足饭饱,旁边的人类为试验结果高兴得飞起——在最后一次实验中,乌龟的行动与最佳路线的平均误差仅为3%。
即使这段路是以平均75秒行进5米的龟速完成的,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乌龟(为人类打工)的潜力了~乌龟成功的画出了这个一笔画,动图被本AI加速过。不过,这位打工者显然并不敬业。周围稍微一有响动,它就不能够淡定的工作了。研究人员表示,恐怕真得做个像样的VR眼镜给它一个令龟沉浸其中的工作环境了。龟:强烈要求升级硬件,否则罢工!
除了乌龟外,为完成不同的任务,被人类用吃的和电子娱(实)乐(验)设备诱骗来干活的动物还包括小鼠、汪星人等等。甚至一些昆虫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中……比如,近期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一个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团队在一只转基因蜻蜓的身上装上了微型电路板。这种蜻蜓可以深入角落为科学家们采集数据,或是携带花粉帮助花花草草们嘿咻嘿咻。
尽管祖先们在几百年前就发明了“竹蜻蜓”这种东西,但制造真正能像蜻蜓一样轻盈、灵活的微型无人机,我们还办不到。于是,寻求大自然的帮助又成为了工程师们的一条现实策略。总之,在人类数千年来驯化家畜的历史短暂停歇后,电子技术以另一种方式复活了人与动物间的这一关系……这或许算是技术发展史上的某种轮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