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坚信一种主张,无论那种主张是多么荒谬,只要他身后有一个志趣相投的群体。我们来听听两位汤姆的话。汤姆甲写道:“人要是长期习惯不去思考一件事情中的谬误,就会觉得它仿佛是正确的,他还会竭力为旧的习俗辩护。但这股喧嚣只是暂时的。时间会改变人心,犹胜过说理。”将近两百年后,又有一位汤姆乙表示,他的“最根本的目标是促使读者对熟悉的数据做出新的认识与评估。
”第一位汤姆是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他在1776年的小册子《常识》中鼓吹美洲殖民地从大英帝国独立。第二位汤姆是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他在1962年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描述了科学在一种框架内部平稳发展,直到有异常现象迫使它的理论体系做出变革,形容这种变革的词语现在已经成了老生常谈,就是所谓的“范式转换”。
两位汤姆和他们影响深远的洞见,都出现在了体育解说员布莱恩·肯尼(Brian Kenny)的新书《抢占先机》中,可见这本书写的虽是棒球,却不是老翁可解的那种普通棒球书——除非那老翁是目光如炬的棒球经理布兰奇·里基(Branch Rickey)。但莫要惊慌,我接下来不会搬出新潮的棒球统计术语,比如OPS、BABIP或 WAR之类(肯尼的书里对它们有上佳的解释,有兴趣的可以翻阅)。
我要说的是肯尼对棒球比赛中的信息获得及判定的描述,他的目的是以小见大,以棒球为缩影批评人类在各项事务中表现出的一种缺陷:明明能变聪明,却硬要保持愚蠢。里基最为人称道的成就是1947年将杰基·鲁宾逊(Jackie Robinson)招进了布鲁克林道奇队。但是除此之外,他还在1954年为《生活》杂志撰文,主张球队需要更多有意义的统计数字。但是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棒球界才真正开始吸收他的建议。
(先有范式转换,再有防守转换。)为什么要过那么久呢?肯尼援引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的说法(更不是普通棒球书了)。卡内曼指出,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愚昧,“人可以坚信一种主张绝不动摇,无论那种主张是多么荒谬,只要他身后有一个志趣相投的信徒组成的群体。
”肯尼还提到了比尔·詹姆斯(Bill James),这个猪肉豆子罐头工厂的保安写出了一系列石破天惊的著作,点出了深度分析思考在棒球赛中的价值。他的语言朴实而严谨,就连一些棒球界人士也为之折服。肯尼引用他的话说:“恐怖的是,人常常会夸大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其实世界比我们任何人的认知都要复杂数十亿倍。我们迫切地想要理解世界,所以才会相信那些错误的解释,因为它们使我们有了一种自以为懂的错觉。
”里基在《生活》杂志那篇文章的结尾写道:“要让棒球大联盟改变些什么,是这世上最难的事。但是假以时日,他们终将接受我对棒球统计学的新分析。不接受是不行的。”因为无论是在瑞格利球场(芝加哥小熊队主场)还是别的领域,闭目塞听都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