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又公布了一批新行星,结论是:太阳系实在古怪异常……
天文学家公布了一份太阳系外行星的新目录,收录了由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的绕着其他恒星旋转的行星,总共包括2335颗已被证实的行星,还有1700多颗有待证实。这其中有30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已被证实,在各自恒星的宜居带内公转,另外还有20多颗这样的行星等待证实!
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数千颗太阳系外行星,还有数千颗有待进一步证实。这幅艺术想像图就描绘了开普勒-42,一个由3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构成的行星系统。
不过,科学上更有趣的消息是:天文学家发现,直径介于地球的1.5倍到2.5倍之间的行星,数量明显偏少。恒星似乎喜欢制造不到1.5倍地球直径的行星,然后就一下子跳到了2.5倍地球大小。这是为什么?又为什么在我们的太阳系里找不到这样的行星?
开普勒望远镜是一座空间天文台,被设计用来紧盯着天空中的一块天区不放,持续监测其中大约150 000颗恒星的亮度。科学家的想法是:如果一颗恒星拥有行星,而且从地球上看过去行星的公转轨道侧对着我们的视线,那么只要这颗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遮挡住一部分星光,我们就将看见恒星亮度出现短时变暗的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开普勒观测数据的系外行星目录也不断得到增补,这次发布的已经是第8版目录了。新的目录涵盖了开普勒任务头4年的数据,天文学家完成了对所有数据的重新处理,包括使用了第一版目录发布后才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来重新梳理观测数据。
天文学家梳理了全部数据,新发现了219颗可能存在的太阳系外行星。这其中有10颗行星备选者,不只大小跟地球大致相当,环绕主星公转的距离也刚好让它们有可能温度适宜,天文学家把这样的地带称为宜居带。
然而,这还不止。银河系里的恒星总数超过千亿颗。简单外推一下,这意味着银河系里类似的行星就有几十亿颗。几十亿颗呀!
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大小跟地球差不多的行星,最大的能到地球直径的1.5倍。但是,如果个头再大一点,行星的数目便出现了突然下跌。然而,直径一旦超过地球的2倍再大一点,行星的数量又会重新回升。
在统计上,这个空缺很显著,是真实的。个头较小的这一边,我们称那些行星为超级地球,而在个头较大的那一边,我们称它为迷你海王星。在超级地球和迷你海王星之间,出现了一条明显的鸿沟。这条鸿沟向我们透露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具体是什么还不清楚。
事实上,从数量来看,迷你海王星是开普勒样本中最常见的一类行星,其次便是超级地球。然而,在我们自己的太阳系里,既没有超级地球,也没有迷你海王星。不知道什么原因,银河系里最常见的两类行星,太阳周围一颗都没有。
与其他行星系统进行比较和对照,是厘清我们太阳系神秘起源和成长阵痛的极佳方式。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大量其他的行星系统,可以拿来跟我们的太阳系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