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和奇异果到底什么关系,它们有区别么?你可能每年都免不了和朋友争论一番。问题的结论不急着下,我们先来讲几个故事。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中国古代山林里山民见到一种野果子。野果有毛,人们不敢吃,后来他们看到猕猴在吃,于是奔走相告摘来食用,觉得味美大好,还有曰体弱老病者食之长寿,于是老族长开会起名字,因猴吃所以叫猕猴桃。听完这个烂故事,估计在座都要嗤之以鼻,这种“乾隆下江南吃烧饼”的故事实在是毫无根据。不过,这个烂故事也不全都是错,至少在一百多年以前,我们所吃的猕猴桃还真的只是山间野果。
猕猴桃很早就出现在记载中,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好吃。山林附近的人们会移栽猕猴桃做观赏,这也有了唐代诗人岑参在诗句中提到的猕猴桃:中庭井阑上, 一架猕猴桃。石泉饭香粳, 酒瓮开新槽。在中国,野生猕猴桃属植物有52种之多,大多数的果实都可以吃,而且味道酸甜可口。其中果实最大的中华猕猴桃是野生猕猴桃的翘楚,也是我们现在所吃到的猕猴桃的原始种。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新西兰。1904年,猕猴桃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外国人身上。一位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到中国探望传教的妹妹,在湖北她吃到了这种野果,并把种子带回新西兰。她种下带回的种子,其中三株幼苗长大并顺利开花结果,就这三株幼苗,让原本野生的猕猴桃成为风靡全球的水果。
新西兰的猕猴桃被叫做“美味猕猴桃”,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种遍新西兰的果园。猕猴桃一举成为新西兰的特产。野生猕猴桃需要树上成熟,而成熟之后的猕猴桃很难运输,因为它皮薄肉软。在1924年,新西兰的育种者培育出一种果实大且耐存储的品种“海沃德(hayward)”,克服了这个制约猕猴桃上市的最大障碍。于是,新西兰人决定把猕猴桃卖出去,让这种美味的水果走向国际。
然而想走出去就会遇到问题,当时的猕猴桃,除了原产国中国以及新西兰,其他地方的人们对它一无所知,最初猕猴桃的名字叫“中国醋栗”(Chinese gooseberries),一个奇怪且臭长的名字让很多人不明所以。为了方便记忆,并让人产生兴趣,新西兰把猕猴桃的名字改做它们国鸟几维鸟的名字kiwi。这个名字简单有趣,一下子就让消费者记住了这种毛茸茸长得像几维鸟的果实。
中国是猕猴桃属植物多样性最多的国家,我们七十年代引种新西兰品种,很快地,八十年代,中国的育种者也开始研究,并培育出美味猕猴桃的优良品种在国内广泛种植。此时的武汉植物园利用湖北的野生猕猴桃资源选育出果肉金黄的黄心猕猴桃。这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培育出的猕猴桃品种,来对抗新西兰的美味猕猴桃。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估计都看累了,但是猕猴桃的故事还并没有完,在黄心猕猴桃之后,国内又从野生猕猴桃资源中培育出果心红色的“红阳猕猴桃”,这个神奇的猕猴桃品种便是我们在市场上熟知的红心猕猴桃,它让原本不含花青素的猕猴桃加了不少红色噱头,接下来猕猴桃市场要怎么发展?故事还在继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已经被这个一会儿洋一会儿土的水果弄得摸不着头脑了。
其实不管是奇异果、中华猕猴桃,还是绿心、黄心、红心,其实都是源自中国本土山野的美味野果: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deliciosa)。猕猴桃们的老家在中国。
喂喂,讲了这多故事,究竟猕猴桃怎么吃最好?当然是扒了皮直接吃呗。祝大家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