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O第三次探测到引力波。继2016年2月和6月,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和Virgo(室女引力波探测器)科学组织,先后探测到两次引力波事件,近日LIGO再次公布了最新的引力波探测成果。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距地球30亿光年的两个黑洞发生灾难性碰撞所发出的信号。
这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太阳质量的19倍和32倍,融合之后形成的黑洞质量是太阳质量的49倍,而不是51倍,那么剩下的质量去了哪里?科学家表示,相当于太阳两倍的质量以能量的形式,转变为引力波,而这个过程只有眨眼的过程,只有0.12秒,此次引力波探测扩充了我们对黑洞的认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也投入到引力波探测的热潮中,如探测引力波的望远镜项目、地面探测引力波的阿里计划。
气候变暖或使失眠增加。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退出《巴黎协定》,许多科学家对此表示担忧。一个升温的地球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我们的睡眠。近日,科学家探索了近年来气候变化与人类失眠之间的关系,从2002到2011的九年间,研究人员跟踪了76万美国人的月均睡眠不足天数,并将其与所居住城市当日气温相关联,发现夜间气温每上升一度,人们的月均睡眠不足就会增加三天。依此推测,到2050年,人们失眠的次数将会是现在的两倍。
该团队还发现老年人和低收入者更容易受到气温升高的影响而失眠。尽管科学家承认该研究还有着一些局限性,但它揭示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值得警醒。
DNA那么长,为何不打结。人体内的DNA大概有两米长,它们被挤压在身体内的每个细胞中。为什么这么长的DNA不会像电源线或耳机线一样纠缠在一起呢?最近,《自然》杂志网站报道了生物物理学家对基因成环的研究,这项研究旨在解释长度惊人的基因组是如何保持有序的。
目前,主流的模拟“基因成环”模型主要有两个,其一为“拓扑关联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另一个为“环压缩”(Loop Extrusion)模型,但科学家还没有充足的证据确定哪一种模型是正确的。看似这两个模型差别不大,但科学家们相信,两者在粘连蛋白、在压缩过程中的角色,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工智能怎样识别羊的痛感。
绵羊的生活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惬意,在农场主的精心护理下,悠闲地吃着青草。事实上,它们同样会遭受伤病之苦,却无法将痛苦告诉农场主。最近,兽医发布了一套通过绵羊面部表情,来判断不同等级痛苦的标准。这些表情包括鼻孔变形、耳部转动等。然而现实中靠人来辨认往往既不准确又耗时甚多,为解决这一问题,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判断羊痛苦的人工智能系统。
他们收集了480张羊的不同面部活动照片以及与之对应的痛苦程度。其中90%的照片被用来训练人工智能,而剩下10%则被用于测试。最终,这一新开发的人工智能在测试中准确性达到了67%,几乎与人类的准确率相同。科学家相信在改进训练方法后,该人工智能的准确度还将进一步提升,并可被用于监测其他动物的状况。
疟疾可削弱骨骼?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一旦进入人体血液,疟原虫便会寄生在红细胞上,产生有毒的化学物质,对其进行破坏,甚至损伤大脑。近日,科学家通过在小鼠身上的实验发现,疟疾还可能削弱骨骼。实验中,感染了两种不同疟原虫的成年小鼠均出现了类似骨质疏松的症状以及骨折,幼鼠的骨骼则长得比未感染疟疾的同类更慢,其中大腿骨要短上10%。
目前,研究者还不能确认疟疾是否与骨量流失有直接关系,不过现实中位于疟疾高发区的幼儿的确生长更为缓慢。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研究者也带来了好消息,当向感染了疟疾的小鼠投喂α-骨化醇(常被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时,可防止骨量的流失。这一疗法也可适用人类,使疟疾患儿健康生长。
热岛效应增加城市气候变化成本。热岛效应是在世界各大城市所发现的地区性气候现象,即城市的温度往往高于周边地区,且容易产生雾气。
虽然城市只占地球面积的1%,却拥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消耗了全世界能源的78%,因此如何限制城市气温上升造成的高昂经济和健康成本是决策者的首要任务。近日,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城市政策进行全球经济评估,以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过热的城市面临的气候变化成本至少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该结论对未来的气候政策决策形成有重要影响。
狗狗家谱的秘密。
也许你会认为,狗与狗之间都有着很亲密的进化关系,然而并非是这样的。以牧羊犬为例,牧羊犬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点以不同方式被人们刻意培育出来的,一种牧羊犬是被训练成放牧牛,另一种则是放牧绵羊,这让科学家很难精确绘制出牧羊犬的演化家谱。最近,研究者在Cell Reports上发表论文检测出了1346种狗的基因组。这项研究除了让人们更清楚的了解狗家族的演变,也有望为人的健康带来帮助。
这是因为狗和人会患上相同的疾病,比如癫痫,但在人的身上和癫痫有关的基因高达几百个,在狗身上只有一两个,因此,在狗的身上研究基因如何导致病症,效率要比在人类身上高得多。
拯救珊瑚礁还有机会,但得抓紧了。珊瑚礁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们正在努力与外界多变的环境进行斗争,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表明,拯救珊瑚礁还有机会。
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Coral Reef Studies(Coral CoE)的领导者Terry Hughes称:“未来的珊瑚礁将与现在以及30年前的珊瑚礁大不相同,但是如果我们马上采取行动,我们就可以保护好珊瑚礁。现行保护珊瑚礁的方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珊瑚礁消失的真正原因。
研究者发现,珊瑚礁的改变是多种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全球变暖、过度捕捞以及污染。它们改变了珊瑚礁的形态,进而改变了依赖珊瑚礁生存的生物群落。科学家们认为巴黎气候协议(COP21 Paris agreement)的有效实施,将对珊瑚礁保护起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巴黎气候协议失效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海洋瑰宝”——珊瑚礁,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