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很多地方都有赛龙舟的传统;龙这个东西当然只存在于想象中,不过在端午节前后却有一种姓龙的植物在热烈地开放,给不长的假期凑凑热闹,这就是龙吐珠 Clerodendrum thomsoniae。
龙吐珠原产非洲西部的热带地区,在旧的植物分类系统中,被划分成马鞭草科大青属,近年来根据分子证据,将它和马鞭草科中的大部分属一起被划归唇形科,跟薄荷和薰衣草攀上了亲戚。大青属的属名 Clerodendrum 是林奈老师起的,由kleros(命运)和dendron(树)两个希腊语单词构成,之所以叫“命运树”这个中二风十足的名字,是因为古人把这个属中的一些物种用于宗教用途。
龙吐珠在十九世纪中叶传到了欧洲,这种拥有美丽花朵的灌木很快就受到园艺爱好者的钟爱,被叫做beauty bush。现在龙吐珠在我国南方也广泛种植。
在非洲原产地,龙吐珠是四季常绿的,到了温带地区会以落叶的方式度过冬天,它是一种攀援灌木,种的时候必须设立金属网等支撑物,枝条幼嫩时四棱、叶对生,暗示着它和唇形科的关系。
龙吐珠叶片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基生的三主脉,并且向下凹陷,这使得纸质的叶片看上去坑坑洼洼的。叶片本身颜色浓绿,也有一些园艺品种的叶子上有浅黄色的斑纹。
到了花期,龙吐珠的辨识度立马会上三个台阶,红白分明的花令人过目难忘。白色部分是它的萼片,基部合生到一起,还没开的时候就是个白色的心形灯笼,萼片顶端的五个裂片之间突起形成脊,让它看上去又像一个个洁白的小杨桃。红色部分则是龙吐珠的花瓣,下方合在一起成管状,刚钻出苞片时还没开放,就是一个小红球,完全展开后就会看到五个正红色的花冠裂片。
人们给别致的龙吐珠花起了各种贴切的名字,中文里,“龙吐珠”这个名字描绘的是含苞待放时的球状花蕾,就像是白色龙头吐出了红色的珠子。在英语中,龙吐珠有个别名叫心脏出血藤(bleeding-heart vine),是因为白色的萼片心形,花朵开放后鲜红似血。
在日语里,龙吐珠名叫“源平臭木”或者“源平葛”,源平这俩字是平安末期的源平合战的典故,当时两大武士集团中源氏用白旗,平氏用红旗,十九世纪的日本人见到这种红白分明的花朵时,就给它起了这么个充满历史感的名字。
和大青属许多植物一样,龙吐珠花朵开放后也依靠雌、雄蕊在直和弯之间交替转换来防止自花传粉。花朵初绽放时雌蕊先出,同时四枚雄蕊也呈螺旋形伸出花冠管,很快就伸直硬挺并且上翘,这时雌蕊会向下弯曲待命,长喙天蛾等传粉动物在吸取花蜜时,雄蕊释放的花粉就会附着在它们身上,而远离花朵中心的雌蕊没有活性也不会接触到花粉。第二天,完成任务的雄蕊卷曲起来退居二线,雌蕊伸直,可以接受访花昆虫带来的其它花的花粉。
成功授粉后的雌蕊会在萼片的包围下发育成一个光滑的黑色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橙色的内部组织和四粒圆球形的种子,之前引人瞩目的白色花萼不会脱落,而是逐渐张开,从小白灯笼变成粉红色五角星,美丽不减当年。
龙吐珠所在的大青属中,还有不少植物经常在庭院和城市绿化中露面。日本有一种萼片粉红色的龙吐珠品种叫做“红源平臭木”或者“红源平葛”,它是一个杂交种,红色萼片的基因是继承自红龙吐珠 C. splendens。
龙吐珠日文名字中的臭木一名,指的是海州常山 C. trichotomum,在中国大家俗称它臭梧桐,是因为它叶片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臭味。
海州常山和匍匐蔓延的龙吐珠不同,是一种顶天立地的大灌木,花倒是和龙吐珠画风相似,花瓣白色,萼片则随着开花结果的进程从浅绿色变成粉红色最后成为紫红色;虽然叶子臭了点,花倒是挺香的,半夜尤其浓烈。它在花园里的最主要看点其实不是花而是果,果实成熟后,萼片变成紫红色五角星,中间顶着一个圆溜溜的深蓝色果实,吸引人的目光也吸引鸟类取食,是秋天的一道独特风景。
大青属里另外一个常见物种臭牡丹 C. bungei 则直接姓了臭,原因是它叶子的臭味十分强烈。臭牡丹和海州常山一样是直立灌木,但是花序形态差别很大,它粉红色的小花聚成紧密的头状花序,跟松散恣意的龙吐珠和海州常山完全不同,拥有牡丹之名就是因为花序远看像牡丹花,等到花期过后,红色的萼片和蓝色的果实就暴露了它大青属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