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提到,“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长,黄赤色。人将其皮作鞍褥。”又云:“狨出川峡深山中。其状大小类猿,长尾作金色,俗名金线狨。轻捷善缘木,甚爱其尾。”这里的“狨”很多人大概可以猜到,就是我们可爱的川金丝猴。
“狨鞍”的流行和栖息地破坏导致川金丝猴目前还是IUCN红色名单上的濒危物种。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这种“狨”,而是金丝猴远隔大洋的一种远亲——金狮面狨(Golden lion tamarin,Leontopithecus rosalia)。金狮面狨长啥样,我保证你看一眼就能记住。
金狮面狨生活在巴西大西洋沿岸的低地热带雨林中,过着树栖的生活。包括人类在内,分布在旧大陆的猴科和猿类都有着扁平的指甲。而金狮面狨的手脚像所有其他的新世界猴一样长着尖尖的爪子,可以抠住树枝的边缘,像松鼠一样爬树,也可以从树皮和凤梨叶子间抠出虫子。它们在白天活动觅食,是食谱很广的杂食性动物。
金狮面狨的食物80%是各种水果,这让它们在海岸低地热带雨林中扮演了重要的生态角色:水果在消化系统里过一遍,种子就从那头出来了,而且很多时候能被带到远离树爸爸树妈妈的地方,在森林中得以扩散。同时金狮面狨的生存也严重依赖于物种丰富的森林环境。
金狮面狨所在的这一片森林是所谓的大西洋沿岸森林带,分布于巴西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多种植被类型,多样性十分丰富。但是今天,这片森林已经在盗伐、开荒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缩小到了原有面积的十分之一,并且剩余部分是高度碎片化的。所幸的是,人们的保护工作也早早起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金狮面狨的各种调查就逐渐展开。
1983年,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下属的国家动物园启动了金狮面狨保护项目。保护措施包括环境教育、栖息地保护,以及最重要的两项——野化放归和迁地保护。经过周密计划的野化放归可以增加野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而迁地保护把身处小片森林的孤立个体迁到保护完善的大片国家公园中继续生活。
到今天为止,可以说这些繁复艰苦的保护工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03年,金狮面狨摘掉了极危物种的头衔,降级为濒危;到2013年,整个物种已有超过3300只野生个体。这个成果和专业团体与政府的合作,以及早早起步的保护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这种火红的雨林精灵也已经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