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吴文俊院士,追忆先生二三事

作者: 陈安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17-05-08

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于2017年5月7日去世,他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之一,在拓扑学和机器证明领域有重大贡献,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数学人才。

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于2017年5月7日早晨去世了,对于中国科学界,这是一个悲伤的消息。作为2000年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之一,吴先生是绝对的实至名归。当时,因为是第一次颁奖,要从全国人里面挑选两个,可谓慎之又慎,最后也只有两个人经过层层筛选才确定下来,随后因为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奖,因此激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而同时得奖的另外一位先生就是更为大名鼎鼎的超级水稻专家袁隆平。

两人双星并耀,一偏理论一重实用,都是学界敬仰、公众敬佩的一代大师。

吴文俊先生是一名纯粹的数学家,他最开始从事的是拓扑学研究,提出了“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并写进了教科书;他在步入老年之际又开辟了新的学科方向——机器证明,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又在国际上领了风气之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后继人才,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始终具备先进地位。

吴先生1940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当了五年的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1946年8月,由于在学术上表现出色,陈省身先生吸收吴文俊到数学所担任了助理研究员,次年他证明了Whitney乘积公式和对偶定理,随后到巴黎的Strassbourg大学跟随Ehresmann学习并顺利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9年秋天,吴文俊应卡当邀请进入巴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工作。

吴先生在申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时候,有一个支撑材料是,他所证明的定理因为重要而基础,已经在各种文献中不再提及他的名字,也不再引用参考文献,成为同行认为众所周知的基本事实。这对于如今总是强调引用率的所谓时尚可以说是一种比照。

吴先生不仅从事了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极好的老师。除了年轻时代当过中学老师的经历,他当年在中国科学院新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也充任了重要角色。

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施“所系结合”的做法,在数学所任研究员的吴先生和华罗庚、关肇直同时也都在大学的数学系任教。其时,关、华和吴分别带一届本科生,而且是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三位大师以自己对于数学的各自理解进行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实验“一条龙教学法”,各自带的学生则分别称为关龙、华龙和吴龙。学生们争先恐后,在大师的指导下勤奋主动,掀起了学习热潮。

吴先生在整理中国数学史的时候,发现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和西方有着不小的差异,也因此激发了他开展机器证明的灵感。在接近60岁大多数人准备退休的时候开展新方向,风险不可谓不大,但是吴先生坚持了下去,年复一年不断推进,终于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了一门新的学问,带出了一支新的科研队伍。

之前中国科学院数学院所在的思源楼还没有叫这个名字的时候,主楼与副楼间有几层摆放了兵乓球台以供大家锻炼身体之用,结果有人不分时间地在那里打球,影响了吴先生的工作,吴先生为此发过雷霆之怒,尽管他当时并不是官,但是因为学问大,所以还能震慑得住,打球的人就只在规定的锻炼时间才敢去打球了。从这里看,尊重学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你的学问足够大。

眼界极高的丘成桐先生在评价中国数学家时,认为华罗庚先生(多复变函数)、冯康先生(有限元)、陈省身先生(微分几何)是有世界影响的大学者。实际上,我想如果再往下数,就能再数到吴文俊先生了,而吴也是陈省身先生的弟子,数学成就应该在自己老师这一辈不远的地方。在中国,肯定是首屈一指的。

UUID: 673d22d2-cf12-400d-9764-8a4ecce1b78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大院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5-08_悼念吴文俊院士,追忆先生二三事.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