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催婚了?你咋还不着急?可能得怪大城市里的人太多了!

作者: 李子李子短信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7-05-03

生活在高人口密度地区的人更倾向于晚婚晚育,这一现象受到人口密度心理影响,使得大城市居民在做生活规划时更加长远和“不着急”。研究显示,人口密度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史策略,导致人们更注重教育、维持长久关系,并做出更长远的选择。城市化带来的心理影响既有焦虑也有自由,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变得更加理性和注重计算,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个人和精神发展空间。

生活在高人口密度地区的人,会更倾向于晚婚晚育,因为这样对他们而言是更合理的选择。即便排除经济、文化因素,仅仅是“人口密度”这一个因素带来的心理影响,也足以让大城市人口做规划时想得更加长远,也更加“不着急”。

或许在大城市生活的“北漂”“沪漂”们,最不理解的就是老家亲戚的“猴急”:什么时候结婚啊?都25了还没男/女朋友……怎么28了还不生娃?看隔壁家的都生俩了……这时候的心情就是——我真的很老吗?为啥老家人都急着催婚催娃啊?毕业还没多久,工作刚刚上道儿,哪有精力顾家?这么年轻,还想着多挣点钱、多去几个地方,人生还长着呢……

关于这个问题,最新的研究结论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生活的人,更倾向于“不那么着急”。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晚婚晚育,不急着做那些“迟早要做的事情”;而在农村乡下,人们则倾向于早早结婚生子,把“一生中的必须任务”早早做完了事。

高人口密度,与“慢”生活策略。从历史上看,城市化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人群生育年龄的延后。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出生率已经降到了1.5以下。且不仅仅是福利完善、生育成本高的发达国家会这样,发展中国家也呈现同样的趋势。

生育成本的提高、生育意愿的下降(在城市,生育不能带来新的劳动力),都会让生育数量减少。然而,“不急着生”又是为什么?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讲,不管生几个孩子,总归都是要生的,为什么不趁着所谓的“最佳年龄”完成生育,而选择延后呢?这种“慢”的策略,仿佛同城市快节奏、急匆匆甚至有些混乱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研究表明,人口密度会切实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史策略。生活在高人口密度地区的人,会因为“人口密度”这个因素带给个人心理上的影响,而选择将建立家庭、生育等决策延后,投入更多在教育上,维持更长久的亲密关系,在做选择的时候看得更长远。

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比起数量而言,生活在高密度城市地区的人会更注重质量。研究者们先比较了世界各地和美国50个州的人口密度数据,以及这些地方人们对于长期亲密关系的态度、人们的生育率和生育年龄、未成年生育率、对教育和未来的投入等等,衡量生活史策略的快慢指数,将这两个指数形成矩阵进行比较。

看完了相关性,还并不能下结论。如何确定是人口密度影响了人们的决策,而不是其他因素(比如城市地区的经济、文化乃至人口组成)?研究者又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参与测试的人沉浸到“人口密度大”的心理环境中,然后做一系列与长远决策有关的试题,看人口密度是否对被试产生了心理影响。

结果显示,被高人口密度的“既视感”影响之后,人们倾向于做出更长远的选择,并更注重教育,生更少的孩子,维持更长远的亲密关系等。人口密度给人带来的心理效应,以及这些心理效应对人们决策的影响,是现实存在的。

人多,带来焦虑也带来自由。很多时候,我们想当然地把城市化带来的心理影响往负面的方向引导——拥挤,混乱,繁忙,资源紧张,的确不会带来什么好印象。但是对于真正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事实其实没有这么简单粗暴。

一百多年前,当新兴的铁路工矿载着德意志起飞的时候,社会学家格奥格•齐美尔(Georg Simmel)就注意到了“城市化”为社会带来的重要趋势。他的著作《大城市与精神生活》分析过人口密集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人口密集的城市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持续、大量的信息输入,仿佛“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万花筒”,人们不得不选择性地接受讯息,思维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理性,更加注重计算收益得失。

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事情,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都会想得更多更远,用不好听的话就是“算计”,但是人们确实会做更多利弊权衡。何时生娃、生几个、会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都不是长辈眼中“时间到了”这么自然和简单。

而齐美尔同时也看到了这样的生活给人带来的“自由”,因为理性的存在,人们能够更彻底地实现“个人和精神上的发展”。战后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斯(Louis Worth)也持相似的观点。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聚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涉及更多理性的、复杂因素的考虑。他由此推论,高密度地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会发展成“效用性”的(relationship of utility),从事什么职业,有多少钱,住哪个地方,归属于哪个组织等等。人变成了机械性的存在,变得更加冷漠,但是同时,在拥挤的城市中,人们学会了隔离彼此,拥有更多自己的空间,容忍“不同”的存在。

高密度的生活在造成心理问题的同时,又给人更多发展的可能。活得久一点,人生慢一点。说回到前面谈到的生活史策略研究。人们在高密度的人口条件影响下做出的决策,具体心理机制又是怎样呢?研究作者之一、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史蒂文•纽伯格(Steven Neuberg)指出,在人口密集地区,资源紧缺,需要竞争才能获取足够支撑自己生活的资源,所以人们更加注重长远的投资,更重质量而非数量。

因此,生活上会耗费资源的事情——比如结婚生子等——就会延后。

但采取慢的生活史策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比较长的寿命预期:人们确定自己能活到足够久,即使采取慢的策略也不会最后赶不上。因此,在战乱、动荡、疾病横行的情况下(比如在一些非洲国家),即使人口密度高,人们依然会选取快的策略,早早完成任务以免遭遇不测,或者多生几个孩子以防万一。

的确,大城市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人们感到安全、富足,自然不必“急着”完成人生大事。高龄产妇?现在的医疗条件下,高龄的影响已经被大大降低;待冷冻卵子技术成熟,担心就又少了一重。这些因素,叠加在“人口密度大”之上,更加让年轻人有恃无恐,也让老家的亲戚们操碎了心……

这个研究有什么用呢?生活史策略是一个结合了生态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等学科的领域,可以更好地分析人口、环境因素对社会行为造成的影响,甚至这些因素如何进一步影响社会的集体心理和文化。这个领域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关怀每个人的心理生活,指导决策,建设对我们更友好的社会。至少,对于每个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当你老家的婆婆妈妈舅舅爷爷们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催婚催娃,你会知道,他们只是没有亲身感受城市的人口密度罢了。

城市生活虽然繁忙、拥挤,但也给了我们更大的能力、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自由的人生策略。

UUID: e09e6220-fc52-4d53-8dc1-3698475ae17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7/2017-05-03_又被催婚了?你咋还不着急?可能得怪大城市里的人太多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4 元